【兩會聚焦】劉結一答香港文匯報記者提問:建設教育科技人才強國 創新指數升至全球第11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凝哲在全國政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提問。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凝哲在全國政協首場新聞發布會上提問。香港文匯報記者李暢 攝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華社
●3月3日,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新華社

劉結一回應大文記者提問: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劉結一回應大文記者提問: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新聞發布會昨日(3月3日)下午舉行,大會新聞發言人劉結一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他在回答香港文匯報記者關於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問題時表示,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中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開啟新征程。

  在2025年全國兩會的首場發布會上,香港文匯報獲得寶貴提問機會。「當前,科技創新是國際社會戰略博弈焦點。創新競爭的背後是人才競爭。在這一背景下,全國政協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面對香港文匯報記者的問題,劉結一給出詳實答案。

  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

  「科技創新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劉結一說,我國具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教育體系,科技創新支撐高質量發展成效顯著,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上升至第11位。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建設開啟新征程。全國政協聚焦一體推進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養持續發力,為優化科技人才結構、強化戰略人才力量、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等協商建言。針對完善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機制,科創產業協同發展等,深入高校、企業、人才服務單位、科研院所,調研議政、廣泛凝聚共識。圍繞建設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出意見,促進人盡其能、各展其才。

  助推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

  劉結一介紹,全國政協積極推動教育公平百校示範行動,與邊疆地區部分中小學校開展結對幫扶,以數字資源共享、信息化教學裝備和教師專業素養提升為重點,助推民族地區、邊遠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有130多位兩院院士,還有許多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創新創業方面的領軍人才。他們立足各自崗位,積極推動教育改革發展、人才自主培養、科技自立自強。」劉結一說,高校工作者創新教學模式,打造精品課程,爭當新時代「大先生」;科研工作者在帶領團隊攻關關鍵核心技術、完成重大科研任務中培養梯隊;企業負責人加大人才培養、科技研發投入,實現產學研協同創新;廣大政協委員面向社會各界特別是青少年加強科學普及,營造重視教育、熱愛科學、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

  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加深融合

  劉結一表示,2024年,我國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加深融合,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建設,新質生產力收效顯著,經濟發展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傳統產業追「智」逐「綠」,智能裝備快速普及。全球189家「燈塔工廠」中,我國佔79家,其中近半數來自鋼鐵、食品等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方興未艾,未來產業布局蓄勢。人形機器人上「春晚」扭秧歌、無人機飛夜空放「賽博煙花」、人工智能開源大模型引發世界熱議。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工業機器人裝機量佔全球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