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天地】藝術——童年的那束光(一)

●作者的畫作。 作者供圖
●作者的畫作。 作者供圖

  趙志軍

  很多年以後,當我在香港的畫室裏回憶從前,仍然分不清在我的孩提時光裏,究竟是藝術選擇了我,還是我選擇了藝術。但可以確定的是,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藝術彷彿一束光,照亮了我的整個童年。

  1966年1月,我出生在山西和內蒙古交界地豐鎮市霸王河邊上一個偏僻的村莊永善莊。母親帶着我和哥哥姐姐在這裏和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那時父親遠在內蒙古的察右後旗的旗裏做鄉公安特派員工作。在我快3歲的時候,妹妹就要出生了,父親回來接我們進城。那是我第一次看見火車,一個龐然大物,冒着白煙吐着熱氣、鳴着刺耳的笛聲開進了火車站,我緊緊地拉着媽媽的手依靠在媽媽的身上,5歲的哥哥害怕地撒腿就跑,被爸爸抓了回來抱上了火車……就這樣我們來到了內蒙古察右後旗土木爾台鎮,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開始了新的生活。

  1972年我開始在當地讀小學,那時學校的課很少,只有語文、算術、圖畫、體育和音樂。我特別偏愛圖畫課,後來又稱為美術課。經常把課本和作業本畫得一塌糊塗,有時考試的時候也會在考試卷上畫個不停,以至於考試卷不能夠做完,經常成績不合格。家長常會被老師叫到學校來,回到家裏就會被父親用雞毛撣子一頓教訓。即使這樣,我也非常執着地喜歡美術。我學着石匠用釘子在磚頭上雕刻雙魚的圖案,我細心地觀察畫匠給老百姓家裏畫花鳥魚蟲圖案的牆裙和鋪在床上的油布,還有掛在牆上的玻璃畫;我還用泥巴為自己做了一個筆筒,把筆筒的表面雕刻上樹皮的紋理,染上樹皮的顏色,印象中這個筆筒一直用到考上大學。老師和家長都認為我不務正業,整天亂寫亂畫,殊不知,這卻開啟了我走進藝術殿堂的最初萌芽之門……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