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光拉閘關燈 北角痛失地標 戲迷到場揮毫作畫留念:「沒有舊就沒有新」





陪伴香港戲迷、觀眾52年的新光戲院,昨晚上演最後一場公演的新式粵劇《小平你好》後曲終人散,戲院舉辦熄燈儀式,門外傳統巨型霓虹燈招牌拉閘關燈,正式結束其「歷史使命」告別市民,日後只能成為集體回憶。一間教會接手成為新業主,計劃改建成為教堂及社區會堂。不少市民見證戲院最後一刻,均表示不捨得,但劉先生則正面看待說:「新光戲院輸了給大時代。其實沒有什麼可惜,因為沒有舊就沒有新,不是嗎?」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僖、阿祖、子棠、梁靜儀
昨晚新光戲院隨着最後一齣劇目由多位紅伶龍貫天、陳咏儀、王超群、新劍郎、陳鴻進、鄧美玲等演出的現代粵劇《小平你好》,緊接舉行熄燈儀式,現場戲迷完場後未有離開仍安坐觀眾席直到最後一刻,場內1,033個座位無虛席。
寫了37部粵劇的文化大師李居明主持熄燈儀式,特別邀請八和會館主席龍貫天、影視界代表薛家燕、電影界代表黎筱娉一同主持熄燈儀式,四人在台上拉桿時,同步熄掉新光的霓虹光管,而大堂的燈光也關掉,繼而拉閘,新光的使命正式畫上句號。觀眾在儀式中全程站立,直至曲終人散。
李居明:睇住新光生,睇住新光走
李居明致辭時表示,「只講5個字,就是『盡在不言中』,52年前新光剛落成的時候,就是剛開幕的時候,我以17歲小朋友身份,坐在戲院內去睇《出土文物》這套電影,我怎也想不到,52年後我企在舞台上為這間戲院做一個閉幕禮,是睇住它生,睇住它走?」
香港八和主席龍貫天致辭說,這晚是人生中最值得紀念的一天,其粵劇生涯是由新光戲院開始、陪伴着他成長,感謝新光戲院的成立,亦感謝李居明大師創造很多名劇,他要向新光說出最後的一句說話:「新光戲院,不別還須別,心中永難忘。」
薛家燕受訪時眼泛淚光透露,專程從杭州回港見證新光戲院歷史一刻,她大感不捨,並感謝李居明,希望新光薪火相傳的精神延續下去。
藝人米雪和江美儀專誠到新光戲院觀看上演的最後一場粵劇,兩人稱對新光這個場地亦充滿感情。米雪曾於新光上演舞台劇及粵劇《相如追夢》,而江美儀不單止在新光演出過舞台劇,就連首次參加亞視台慶也是在新光。
九旬翁:沒了新光,唔睇粵劇!
年逾90歲的謝先生,昨日特地帶着二十年前買的500元《香港粵劇界扶助新光戲院聯合義演》戲票到新光戲院告別。憶起當年盛景,他仍記得「有很多大明星演出」,又指自己多年來時常到新光戲院看粵劇,也很幸運地買到昨晚告別演出的戲票。對於新光結業,他頗悲傷地說:「心情唔好,沒了新光,以後唔睇粵劇!我住銅鑼灣,去其他地方睇戲亦不方便,希望新光日後可以重開!」
許小姐現場揮毫,畫下新光戲院最後光影。她說:「從小在家人熏陶下愛上聽粵劇。對名伶『任白』之一的任劍輝作品,十分喜愛。知道是新光最後一天,所以特意來作畫留念。」她雖然和粵劇文化不處於一個年代,但粵劇承載了她的童年回憶,如今新光結業,她形容:「有些難過,原以為新光不會結業。」她指新光是一個具象徵意義的表演場地,如今就像一個時代的結束。
街坊:本地文化值得保留
街坊張小姐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從中山來港6年,最近兩年搬到北角居住,每天都會經過新光戲院。她指本身對廣東粵劇都有興趣,更稱讚新光戲院是香港本土文化,很值得保留,可惜結業前來不及入場觀看一次,感到很可惜,「因新光是北角街坊及旅客都知道的北角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