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諫議】主動融入國家戰略 把握「十五五」規劃機遇

  鄧 飛 特約評論員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今天開幕。今年的兩會正值國家「十四五」規劃收官及「十五五」規劃籌劃之年,這是一個總結過去、謀劃未來的關鍵時刻。對於香港特區來說,如何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抓住「十五五」規劃的機遇,進一步鞏固自身獨特優勢,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香港需要擺脫對國家規劃的被動配合模式,主動融入國家戰略,真正實現與國家同步發展。

  「十四五」規劃期間,中央為香港制定了「八大中心」的定位,強調香港在國家發展中的戰略角色,包括國際金融中心、創新科技中心、國際航運中心等。這些定位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一國兩制」下獨特優勢的信任與期待。同時,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框定了「三中心一高地」,即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支持香港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為香港指明發展方向。此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一帶一路」倡議等國家戰略,也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千載難逢機遇。

  這些規劃和定位的落實,真正為香港帶來實質性發展,取決於特區政府的主動性和執行力。對比內地省市的積極參與,香港參與國家規劃的行動力需進一步加強,包括制定、落實與國家規劃對接的具體機制。未來「十五五」規劃的制定,為香港提供了一個重新審視自我定位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契機。

  回顧香港以往的施政方針,曾以「積極不干預」為核心理念,強調市場自主運作。然而,隨着國家和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特區政府逐漸認識到,「積極不干預」已難以應對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求,明確表示要成為「有為政府」,更主動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主動參與「十五五」規劃的醞釀

  因此,特區政府在如何對標國家五年規劃、制定自身的中長期發展規劃,需要切實可行的制度支持。

  隨着「十四五」規劃進入收官階段,從中央到地方各省市都在積極展開「十五五」規劃的調研和醞釀。根據慣例,中共中央五中全會將通過五年規劃的目標。為了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特區政府應採取更積極的措施。筆者建議,特區政府應盡快成立一個對標國家發改委的跨部門機構,專門對接「十五五」規劃的工作。該機構不僅要研究中央的發展方向,還需結合香港自身的優勢和需求,制定具體的落實方案。

  此機構應該提前參與政策醞釀,香港不應等到「十五五」規劃文件出台後才被動配合,而應在規劃制定過程中,通過參與中央的調研與討論,將香港的聲音融入國家規劃中,確保香港發展的需求與國家發展目標相契合。

  此外,此機構應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與績效指標(KPI)。本屆特區政府2022年施政報告已經引入績效指標(KPI),內地的「五年規劃」本身也包含KPI體系。香港制定與「十五五」規劃相配套的KPI,通過明確的數據目標衡量政策執行效果,體現特區政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決心。

  制定落實「十五五」規劃的KPI

  「十五五」規劃不僅是國家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也是香港實現更好發展的重要契機。作為國際大都會,香港擁有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區位優勢,這些優勢需要通過高效的政策對接和主動的行動力,轉化為實際成果。

  特區政府應抓住契機,通過成立專責機構、完善跨部門協作機制,制定配套的目標與KPI,真正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香港應展示更大的主動性和專業性,積極參與「十五五」規劃的制定過程,為未來五年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唯有如此,香港才能在國家發展戰略中找準角色與定位,實現長遠而可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