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開放穩步推進外資續加碼

安永最新發布《中國金融改革開放2024年度報告》指,2024年內地金融改革與對外開放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果,為全球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繁榮注入了新的活力。期內中國資本市場制度型雙向開放穩步推進,圍繞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監管層面陸續出台了拓寬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範圍、深化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合作、提升境外資金投資內地便利度等務實舉措。
安永中國金融改革工作組主管江海峰在接受採訪時以DeepSeek為例指,諸如此類的優秀科技企業不僅需要內資支持,亦需要外資助力,國家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將有力推動中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他表示,隨着境外投資者進入內地市場投資流程進一步簡化,可投資產種類逐步豐富,特別是去年9月一系列資本市場刺激措施的出台,境外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和需求持續提高。同時,外資券商也持續加碼中國金融業務、拓展業務範圍、補全業務資質。
2024年3月,摩根士丹利證券變更兩項業務範圍,一是增加證券投資諮詢業務,二是將「債券(包括政府債券、公司債券)自營」變更為「證券自營」。6月,滙豐前海證券獲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12月,高盛中國獲取公募代銷資格。
外資積極進入內地金融業
內地首家外資新設獨資券商渣打證券已於去年3月正式宣布開業,法巴證券也於4月獲得證監會核准設立,標誌着外資券商在中國市場的進一步拓展。據安永統計,截至去年10月末已有18家外資參控股證券公司在中國設立,包括4家外資獨資券商和7家中外合資券商。摩根士丹利期貨公司和摩根大通已成立獨資期貨公司,另有花旗證券、青島意才證券、瑞穗證券在等待批覆中。
另據中國基金業協會數據,截至2024年末,已有51家外資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包括中外合資和外商獨資)在中國開展業務,其中外商獨資公募基金公司共9家。外資公募大幅增資,也成為其加速搶灘中國市場的縮影,年內富達基金、路博邁基金及聯博基金增資幅度均超越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