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檢視新供冷系統有望省400億公帑

●現時使用中的啟德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 (北廠)。 謝展寰網誌圖片
●現時使用中的啟德發展區區域供冷系統 (北廠)。 謝展寰網誌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文)財政預算案提出檢視洪水橋/厦村和新田科技城兩個新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以節省工程開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昨日發表網誌指出,由政府直接建設和營運區域供冷系統,需要動用大量公帑,並排除了私人企業參與的好處,現在是時候打破以往做法,探討更好的方式建設和營運新發展區有關系統,初步估計若將政府工程縮減至絕對必要範圍,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政府工程開支,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檢視報告。

  公私合營可減政府財政負擔

  謝展寰解釋,區域供冷系統(District Cooling System, DCS)可理解為一種區性的中央供冷系統,將冷卻水或冷氣輸送到整個地區的多個建築物,提供冷卻服務。相比傳統樓宇各自裝置製冷系統,中央供冷系統具備提升能源效率、減少碳排放、降低運營成本、減少噪音與空間佔用等諸多好處,內地和國際間很多城巿如深圳前海、廣州、重慶、新加坡、巴黎和多倫多等,也採納這種方式來供冷。

  他指出,不少城市也非由政府直接建設和營運區域供冷系統,因初始投資過大,由私營企業或公私合營模式分擔投資,可減輕政府財政負擔。同時,若政府完全掌控建設和營運,除扼殺市場機遇外,還削弱市場競爭力,影響創新和效率。此外,區域供冷系統的用戶需求也可能因地區、行業或建築物類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而政府往往更傾向於提供標準化服務,較難靈活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

  基於上述種種原因,謝展寰認為是時候打破過往做法,探討更好的方式建設和營運未來新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他相信該系統具成本效益優勢,是一盤有潛力的生意,「政府率先在發展區建設和營運區域供冷系統,已經起了示範作用和印證了區域供冷系統的可行性。」

  預計第二季提交檢視報告

  他表示,現時除使用中的啟德區域供冷系統,東涌和古洞北新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已在建設中,而洪水橋/厦村和新田科技城新發展區的區域供冷系統工程,則還是在初始或規劃階段。特別是洪水橋/厦村和新田科技城的區域供冷系統,按現時規劃,將是香港最大規模的區域供冷系統,政府工程費用或達數百億元之多,「所以我在去年第四季要求同事檢視在這兩個新發展區提供區域供冷系統,把政府工程縮減至絕對必要的範圍,務求更具成本效益地配合當區發展。檢視還在進行中,但是初步已估計可節省不少於400億元的政府工程開支。會在第二季度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報告我們的檢視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