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擴招本科生 育「AI+」複合型人才 今年擬增150名額 同時成立通識書院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江鑫嫻 北京報道)為積極應對國家戰略需求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清華大學2日宣布,將有序適度擴大本科招生規模,2025年擬增加約150名本科生招生名額,同時將成立新的本科通識書院,着力自主培養人工智能(AI)與多學科交叉的複合型人才。據麥肯錫報告顯示,到2030年,中國對AI專業人才的需求預計將達600萬,而人才缺口料高達400萬。有專家表示,隨着內地AI產業步入發展黃金期,結構性的AI人才缺口亟待破局。為填補這一缺口,高校紛紛增設AI相關專業課程,企業也在加強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
AI崗位需求激增,業內正上演激烈的人才爭奪戰。據智聯招聘《2024人工智能人才趨勢報告》顯示,內地AI人才供需比已擴大至1:8。此前,備受關注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Seek高薪招聘人才的信息引發市場關注,小米、華為、螞蟻集團等企業近日亦紛紛發布AI崗位招聘信息,百萬高薪崗位頻現,令不少應屆生躍躍欲試。
匯聚優勢學科資源 立足AI與多學科交叉融合
AI行業「薪」潮湧動,想入行的人自然不少,人工智能已成為熱門專業。中國工程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鄭慶華此前表示,AI人才缺口的主要原因在於,雖然此前人工智能技術也在發展,但快速發展和產業變革是近10年的事情,所以人才是缺的。不過在他看來,現在學生們都去盲從人工智能,也不是一個非常理性的行為,當前需要AI專業人才,但更多的是需要跟各行各業結合的AI+人才。「也就是說,金融管理、土木工程、汽車等各個領域都需要人工智能,所以其實應該說更多需要專業加人工智能這樣的人才。這樣的人才,首先也還是需要有專業的知識,然後再加上人工智能的技能技術結合,這可能是更適合於絕大部分學生的選擇。」他說。
今次清華大學擴招本科生,就是要重點培養「AI+」拔尖創新人才。據新華社報道,當前,清華正深入推進人工智能相關專業人才培養,以期為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有力人才支撐,此次擴招本科生及成立新書院就是其中的重要措施。
新成立的本科通識書院將匯聚清華優勢學科資源,突出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教學、科研創新中的驅動作用,立足人工智能與多學科交叉融合,着力探索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範式,以培養具有深厚人工智能素養、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具備突出創新能力的複合型人才。新增本科生將進入新成立的書院學習。清華將在人才培養體系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配置等方面同步發力對此予以保障。
打造38門人工智能類通識課程
清華大學教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學校已在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果。首批已有117門試點課程、147個教學班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教學實踐,開發出智能助教、備課輔助、智能批改等多種功能場景,同時還為學生配備人工智能學習助手並持續升級,為學生構建個性化學習環境。
目前該校還正建設人工智能輔修專業/證書項目,打造38門具有清華特色的人工智能類通識課程,幫助學生更好了解掌握人工智能相關知識。
另外,關於如何破解AI「人才荒」的問題,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奇安信科技集團董事長齊向東表示,關鍵是打通企業和高校兩個「蓄才池」,給青年創新人才更多施展拳腳的機會。他建議,加大力度推動校企融合,通過選取人工智能領域相關的骨幹科技企業作為大學生就業實訓基地、鼓勵校企開展聯合攻關等方式,給年輕人更多深入產業一線的機會,從而逐步化解中國面臨的 AI「人才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