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電商重組供應鏈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再度對中國出口貨物加徵10%的關稅,並且包括價值低於800美元的小額包裹,儘管目前繼續實行「最低限度」關稅豁免待遇,直至美國商務部「建立足夠的系統來全面、迅速地處理和收取關稅收入」,但無可否認未來輸美跨境電商產品將面臨關稅成本上升的風險。有跨境電商對此表示,會提高商品價格,將關稅成本轉嫁給美國消費者。同時,也有跨境電商積極進行供應鏈重組,將外國生產的商品上架,以規避關稅衝擊。

  供應地多元化 拓歐洲墨西哥市場

  從事五金工具業務的深圳一跨境電商負責人劉先生表示,公司通過亞馬遜平台出口五金工具,包括家庭裝修工具和手動工具等,產品來自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一年出口金額500萬美元,美國業務佔比達九成。美國確定加徵中國出口商品關稅後,公司產品出口美國關稅接近30%,公司將通過「一帶一路」沿線東南亞國家供應鏈出口。同時,為了應對衝擊,公司業務將加速多元化,在亞馬遜平台開設更多賬戶,準備重點開拓歐洲和墨西哥等非美市場。

  從事跨境電商太陽能發電產品出口的深圳郭先生稱,公司去年銷售近億元人民幣,面對美國大幅加徵關稅,公司將利用美國、墨西哥的供應鏈解決產品供應問題。他強調,公司業務已經多元化,重點是東南亞、非洲和中美洲等地,可以規避中美貿易戰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