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共慶中國年 非遺體驗點燃消費力

  全國策劃開展近7,000項非遺傳承實踐和傳播展示活動、「非遺年味」成春節國內遊產品關鍵詞、中國大鼓驚艷NBA賽場、泰國水族館裏水下舞龍迎新春……在首個「世界非遺版」春節期間,國人對民俗文化、非遺手工技藝等關注度倍增,非遺「出海」亦迎來收穫初顯的時節。中國文化產業協會秘書長金鵬表示,當前非遺交流已進入「雙向賦能」新階段:既通過活態展演消解文化誤讀,又以現代轉化重構文化吸引力。要將非遺體驗打造成中國入境遊的「核心吸引力」,未來應充分利用文旅融合的優勢,以創新性、互動性、沉浸感和國際傳播力為核心,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非遺文旅品牌。

  2024年,除了「春節」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外,還有「中國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羌年」「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3個項目也已從《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轉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已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數量位列全球第一。

  如今,多彩的地方非遺,形成了「一地一魂」的差異化表達,成為今年春節地方文旅流量新的「增長極」。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表示,非遺與旅遊深度融合,要創新人們看見非遺的方式。非遺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其時代價值,成為更多人看得見的時尚。

  與此同時,這個春節,景德鎮青花瓷工坊進駐米蘭設計周、泉州花燈點亮紐約時代廣場、潮州英歌舞巡演巴黎香街……越來越多的非遺文化走出國門。另有旅遊平台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出入境外國遊客達95.8萬人次,同比增長22.9%,非遺體驗成為「圈粉」外國遊客的重要元素。

  非遺「出圈」不僅擴大了中國文化影響力,還點燃了消費力。抖音平台最新發布的相關數據報告顯示,1月7日-2月12日,抖音平均每天有17.3萬場非遺直播;抖音電商非遺好物相關訂單量同比增長33.7%;抖音生活服務非遺團購訂單量同比增長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