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小戲迷」林小寶

●林小寶(右一)在京劇《打漁殺家》裏飾演蕭恩。
●林小寶(右一)在京劇《打漁殺家》裏飾演蕭恩。

●林小寶(左二)與家人及《牡丹亭》總製作人白先勇(中)合影。
●林小寶(左二)與家人及《牡丹亭》總製作人白先勇(中)合影。

  一位高中生林小寶(本名林思璞)本身不是戲曲專業的學生,父母都不是戲迷,沒有京劇的家學淵源,但他在台灣的戲曲圈子裏小有名氣,也不是因為唱戲有模有樣,而是對京劇的癡迷與專注,讓認識他的人禁不住感嘆,這小孩簡直有個「老靈魂」。早前,他站上戲台唱了一折京劇《打漁殺家》,當是送給自己4月生日的一份禮物。

  在10歲那年,林小寶在父親的朋友帶領下進劇場看戲,愈看愈喜歡,愈喜歡看得愈多,竟一發不可收捨。不久前,他跟隨台灣戲曲學院的張德天老師學戲,專攻京劇老生,「京劇裏老生是頭牌,表演最豐富,能研究能玩的最多。」從那時起,與京劇有關的種種,佔據了林小寶大部分時間。

  另外,在學校裏,課間跑到操場練習幾百下踢腿、練習吊嗓子,也成為了林小寶上學日常的一部分。

  除了京劇,林小寶也喜歡昆曲、現代舞等表演藝術。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之際,他曾向該戲總製作人白先勇提出自己對「戲的結尾略顯倉促」的看法,也洋洋灑灑寫出7,000字戲評,稱自己「出軌」了,要開啟「左擁右抱」昆曲與京劇的日子。白先勇則決定將這篇文章收入正在編纂的青春版《牡丹亭》20周年慶演新書裏。

  但其實成為京劇演員並不是林小寶的目標,他希望自己「能評能寫能編能演」,因京劇是他的「流淌的血液」,他總被戲裏的故事、被演員的表演打動,每演一次,戲裏的人物和歷史就復活一次,恍如自己也活在戲裏。 ●文︰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