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力拓新發展動能 從速推展北都區

陳茂波:把握機會助企業提早落戶 不能僅為收支平衡拖慢發展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增加發債以投資基建,特別是支持加速發展北部都會區。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表示,香港未來的經濟發展布局中,除了金融以及貿易外,還要培育新發展動能,發展創科,其中北部都會區乃是重點,以吸引更多企業落戶。為確保北都區策略性基建工程按時推展,特區政府將會擴大發債規模,支持非經營賬目支出,並強調北都區若能提早提供土地招商引資時落戶,日後可貢獻經濟發展,故要把握機會,倘單純為追求綜合賬目收支平衡而拖慢北部都會區發展並非合適的做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 唐文
陳茂波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面對財赤,特區政府汲取了過往的經驗,不再過分依賴地價收入,加上以往每當地價及樓價飆升,市民壓力亦會隨之上升,因此不希望住屋像過往一樣供不應求時那般昂貴。特區政府會持續造地,何時推出會有彈性。
以買樓分期付款喻投資北都區
特區政府的發債規模將會加碼,未來五年每年1,500億至1,950億元,陳茂波表示,這是為了把握北都區發展的商機,並以買樓分期付款來比喻政府投資北部都會區等大型資產,「有多少人能在購買(樓)時一次過付錢?很多都是分期付款的。你要投資一個大的資產的時候不容易一次過付錢,你是分期慢慢支付的……(特區政府的)非經營收入就是地價收入,地價收入就是大家見到樓市這樣的,特區政府賣地收入是需要時間才完全恢復的,所以短期裏面就有現金流的缺口,現金流這個缺口我們就用發債來支付。」
多企業意向入駐 未來收益樂觀
他強調,要符合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財政預算量入為出等要求,要推動本港經濟往前走,除了繼續鞏固、提升金融、貿易和航運等傳統優勢外,亦要培育創科作為新發展動能,北部都會區是日後吸引企業落戶的地方,香港創科發展亦需要利用北部都會區與深圳聯動,發揮各自優勢。
陳茂波透露,目前有很多企業有興趣在北都區建廠、生產和營銷,內地亦有很多大型企業都有興趣發展北都片區,發展局已收到一些意向書,其後招標及加快發展,故他對未來收回收益感到樂觀。
基建投資不能只看財務回報
被問及是否有信心北都區所帶動的經濟增長回報會比政府投入的成本高,陳茂波認為,基建投資不能只關注財務回報,「我們從來做基建都是可以這樣說,是有正面回報的,不能夠只看財務上的回報,譬如北都我們創造了土地出來,我們吸引了企業來,當然它在這裏發展要付稅收,但另一方面它創造了就業機會,又為我們經濟帶來一個新的引擎。」同時,北都區也是土地房屋供應重點,因此特區政府需要加速北部都會區的發展。
「未來幾年的基建投資屬高水平,基建投入由去年每年900億元,到現時每年投入1,200億元,政府會考慮適度發債,支持非經營賬目支出。」陳茂波表示,雖然發短債可以支付較少利息,但市場期望特區政府發長債,金融界亦認為會出現港元債務孳息曲綫,故特區政府會積極研究。
港將多方面推進AI領域發展
談到發展創科的重要性,陳茂波指出,未來不同經濟體間會主要在科技方面競爭,而人工智能(AI)影響最大,人工智能一方面本身可作為關鍵產業,更可賦能其他產業。特區政府會多方面推進發展相關領域發展,包括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而本港籌融資生態系統蓬勃,對人工智能企業非常吸引。
談到國際地緣政治對本港經濟影響,陳茂波相信,香港處於「有危亦有機」狀態。他指,美國總統特朗普嘗試打壓中國出口,但內地及香港企業已重新布局,部分生產鏈已轉移至東南亞,供應鏈亦有所轉移,香港會繼續發展高增值產業鏈服務,做更多離岸貿易融資服務,協助企業「走出去」。同時,很多歐美金融機構視中國和大灣區業務為「藍海」,預計香港到2028年會超越瑞士,成為全球首位的離岸資產管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