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之深化合作】加速深港協同創新 優勢互補推進創科


科技創新是促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透過「十四五」規劃及大灣區規劃等戰略部署,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而深港河套區科創協作,以及兩地優勢互補推進創科產業,更是焦點中的焦點。
香港文匯報近日分別邀請香港科技大學深港協同創新研究院院長、首批進駐河套深圳園區的香港初創公司的創辦人,以及立足香港、輻射內地的第三代半導體科技企業進行專訪,細說香港融入國家發展機遇,以及在半導體領域貢獻香港所長的創科故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陸雅楠、鍾健文
善用大灣區市場機遇 合力推動半導體產業
國家大力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為創科界融入國家科技發展大局提供了龐大機遇。香港初創公司愛因半導體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梁琥,在香港科技大學博士畢業後曾在港及歐洲半導體研發機構工作逾20年,三年前他毅然回港創業,聚焦將氮化鎵/氮化鋁等第三代半導體技術轉化為高性能、低成本的工業解決方案。憑藉卓越的科研水平,他建議香港應以技術創新推動為抓手,成為國家科技自立自強和半導體發展中的關鍵參與者,若能借助大灣區以及其他內地城市的龐大市場和產業集群,更可充分展現資本、人才、知識、法律等方面的優勢,開啟半導體產業的新篇章。
師從港科大頂尖半導體專家、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榮休教授劉紀美的梁琥,20多年前畢業後曾於歐洲知名微電子研究中心(imec)等研發機構從事技術轉化,擁有多項國際專利。在國家大力推動科創和半導體契機下;加上特區政府的大力投入,他於2022年毅然選擇回港,夥拍恩師及多名科大校友創立愛因半導體,期望能大展拳腳。
專家:港具聯通世界等優勢
梁琥認為香港擁有多項獨特優勢,包括高水平的教育體系和國際化人才資源,為技術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科研支持;豐富國際資源和廣泛全球化網絡,連接全球市場,可通過國際化渠道促進科研成果的快速轉化與產業化;加上成熟法律體系和良好營商環境有效保護知識產權,給予投資者信心,讓香港在全球科技創新版圖中佔據重要位置。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更能為企業融資,尤其是尋覓耐心資本支持半導體這種長周期的戰略性行業,提供了便利和經驗,「在香港我們遇到了許多具經驗的專業投資者,他們於市場策略和產業化方向上提出了許多實質建議,其深刻理解和精準判斷對我們是很有力的支持。」
特區政府斥資28億元、專注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和生產的香港微電子研發院(MRDI)於去年底正式成立,梁琥表示,這是香港半導體產業重要願景。他透露,公司已與研發院達成合作意向,運用其8吋中試線完成當下產品的技術驗證和小批量生產。
國家對半導體行業的高度重視,對梁琥來說是更重大的推動力。他表示,內地龐大的市場規模和完善的製造業基礎,為科技創新帶來強大的產業鏈支撐。其公司成立三年來,已在全國範圍開展合作,積極引進優秀供應商,充分利用各地產業鏈的聚集效應,現有供應商和客戶遍及珠三角、長三角、閩三角、中部地區等地,而內地各個高校與科研院,亦為公司提供了量測、實驗、工藝優化等方面助力。
梁琥認為香港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之一,通過創科合作,能與區內其他城市形成優勢互補的深度協作,通過共享數據、樣本和實驗設施,雙方建立高效協作機制,不僅加速技術開發進程,也讓科技成果能夠快速進入內地市場,滿足產業需求。這些都為像他們一樣的初創企業提供了肥沃土壤和廣闊空間,「希望通過自身的努力,不僅為國家的半導體發展戰略貢獻力量,也推動香港半導體產業成為連接全球創新與內地市場的核心樞紐,助力國家科技的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