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點】為《哪吒2》快速過檢點讚

●港澳上映一周,票房已突破2,500萬港元。
●港澳上映一周,票房已突破2,500萬港元。

●有香港小影迷在觀影前擺出「哪吒」甫士。
●有香港小影迷在觀影前擺出「哪吒」甫士。

  內地動畫電影《哪吒2》已成為影史罕見的現象級奇觀。於香港票房,亦連破多項紀錄,登陸港澳一周,橫掃2,500萬港幣,為去年陷入結業潮的影院注入強心劑之餘,亦顯著輻射影院周邊食肆等行業的生意。這始於香港特區政府因應市場需求和市民期盼,對引進《哪吒2》作出迅速回應,並敢於在既定機制及守則下特事特辦回應外界質疑的同時,搶佔「紅利」期,為香港提振經濟作出有益的示範。

  依香港電影審批規定,新電影在準備公映之前需要申請審批證書,申請人至少應該提前2天將包括有關影片(可接受影片版式包括VCD、DVD、藍光影碟、DCP及USB閃存盤等)、已填妥的「電影送呈表格」,及相關影片放映資料(包括放映場地及日期)等材料,提交政府相關部門審批。行業常規操作一般會預留15個工作日,即三周左右,而這次特區政府電影報刊辦僅用一天就過審,充分體現出相關部門急市場之所需的同理心與只爭朝夕的服務精神,超出了觀眾預期。

  此一打破常規、特事特辦的做法,不僅助《哪吒2》在香港戲院快速上映,回應了市民的關切的同時,亦讓早前陷入結業潮的影院看到新的曙光,短短兩日《哪吒2》即打破華語電影在港放映紀錄,更喚起觀眾重返劇院、夯實行業根基的曙光。

  需要正視的是,隨着深港之間正越來越同城化的便捷和互聯網信息的發展,如果仍循常例讓《哪吒2》三周後才獲上映,恐怕早早就被吊起胃口的影迷便會用腳投票北上深圳觀影。令香港影院白白損失票房不說,搭上餐飲消費,周邊產品的銷售,對影視周邊經濟影響也不可小覷。香港的影視文化創意產業久負盛名,固然是香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代表香港的美好形象,亦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無論未來香港的產業結構如何調整變化,香港電影文創產業的豐厚積澱都會是值得繼承和發揚的寶貴財富。由此來看,特區政府相關部門勇於當事,值得鼓勵,亦為此後本港相關管理領域建立制度性快速通道機制開了一個好頭。

  政府的快速反應,還會無形中為業界節省非常大的一筆宣發經費。隨着互聯網社交平台崛起、影視宣發傳播方式的快速變遷以及香港人口的結構性變化,香港的電影市場其實正經歷重大變化。以此次《哪吒2》為例,其宣發就在社交媒體上以其脫穎而出的角色塑造、精良動畫製作、超乎想像的視覺呈現而出圈,口碑爆火,成為內地觀眾以及全球電影行業熱議的話題。因此《哪吒2》在內地甫一上映,一水之隔的香港觀眾已感受到其無遠弗屆的輻射威力,自然而然地會被引領話題和關注點,在這種情況下,若政府部門仍是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只會讓等不及的觀眾流失。從這個角度來看,建立快速審批通道機制,及時因應瞬息變化的市場需求,既是趨勢,亦是無可迴避的當務之急。

  此外,本次《哪吒2》的香港票房衝高情況,亦是由於人口結構變化所造成的包括電影行業在內的香港整體市場也在快速變化的一個縮影。毋庸置疑,伴隨內地經濟的高速崛起以及內地來港人口的增加,香港的消費模式亦在隨之而變。此前有奈雪の茶、喜茶等內地茶飲品牌進軍尖沙咀K11開店,比亞迪電動車在香港的銷量開始創造新高,皆已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從本港電影市場的需求角度觀察,更多的內地電影在港上映,已不可避免。也許專門上映內地電影的戲院已具備開辦條件。當然,不僅是戲院放映環節,從前期的策劃、劇本創作、投資到拍攝製作發行,內地電影業和香港的更多交融合作,早已是大勢所趨。本地業界同仁是否已做好準備,確實是對眼光、行動力的一次綜合考驗。未來已來,《哪吒2》只是一次預演。 ●文:蔣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