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銀髮力量釋放人口新紅利

  圖:在安徽省合肥市康和社區綜合性老年活動中心內,智能機器人給老年人播放音樂。\新華社
  圖:在安徽省合肥市康和社區綜合性老年活動中心內,智能機器人給老年人播放音樂。\新華社

  【大公報訊】《人民日報》2月24日刊發題為《為什麼說「我國人口紅利仍在延續」?》的文章,回應網友相關提問。

  文章指出,人口並非發展紅利的全部;即便勞動力減少,尚有政策、技術、資本等要素補位、兜底,對沖單方面影響。隨着教育水平、國民素質顯著提升,人口紅利非但沒有消失,反倒為人才紅利打開了增長空間。釋放人才紅利,助推科技創新、產業升級,正是「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文章指出,人口紅利不僅要看增量,還要看存量;不僅在於「新生代」,也在於愈發給力的「老一輩」。曾經,人們還擔心老年人跟不上信息時代的節奏。轉眼間,一批老年人刷起了短視頻、愛上了網購,甚至自己當網紅、做電商,破次元、火出圈。1.7億中國老年網民為互聯網注入新活力,人口紅利的延續效應,不容小覷。

  六七十歲正是「闖」的年紀

  放眼更多領域,銀髮群體同樣朝氣蓬勃。風景名勝地,帶着戶外裝備、攝影器材,體力不輸小年輕;相約健身房、滑雪場,燃燒卡路里;投身各類教育平台,捨得為知識付費,活到老、學到老。中老年文旅年消費超7000億元、在線教育人群約3500萬、馬拉松參賽者逐年增加……六七十歲,正是「闖」的年紀。

  「老」,未必是「富」的阻礙。

  文章說,「銀髮經濟」寫進政策文件,站上風口;陪老年人就診、代寫回憶錄,成為許多年輕人「創收」的新行當。身邊事、大數據都在表明,億萬「銀髮族」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完全可以成為經濟增長的動力、社會發展的機遇。向「老」發力,再創紅利。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頂層設計指明方向,眾多實幹者、創新者循聲耕耘。

  人口有存量、有質量,銀髮力量支棱起來、老當益壯。釋放新紅利,可期亦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