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齡以歌聲演繹人生篇章

陳美齡親子音樂會今晚在屯門大會堂舉行。本次音樂會以四段小故事引出相關曲目,陳美齡的歌聲與故事相輔相成,演繹音樂會「兒童、音樂與和平」的主題。香港兒童合唱團亦與陳美齡攜手,以不同語言演唱來自世界各地的兒歌。在陳美齡眼中,這場音樂會不僅是一場表演,更是她的人生故事。她以音樂串聯自己的成長歷程,分享兒童如何影響她、啟發她,甚至改變她的一生。/大公報記者 郭悅盈
這次音樂會曲目涵蓋陳美齡的經典作品、家傳戶曉的世界兒歌及管弦樂作品,並加入音樂創作人伍卓賢改編的三首兒歌、廣東歌與日文金曲串燒。
《轉圈遊戲》探索成長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我小時候很害羞,甚至有些自卑。」陳美齡回憶道。音樂會第二首曲目《轉圈遊戲》,正是源自這段成長經歷。
在《轉圈遊戲》排練過程中,陳美齡和孩子們活潑律動的歌聲彷彿訴說着她從迷惘自卑到找到擅長領域後,逐漸回歸自信的轉變。陳美齡在訪問中提到:「我的姐姐們一個早早成為明星,一個成績優異考入醫科,親戚朋友總問我:『你怎麼不像她們那樣?』」這讓她感到迷惘,直到一次義工經歷改變了一切。「我開始接觸一些需要幫助的孩子,給他們講故事、唱歌,他們很喜歡我。」自此,陳美齡發現,音樂不僅能帶來快樂,還能幫助別人。「我就在學校裏唱歌,後來其他學校也邀請我,最後竟然有機會錄音、出唱片。」她感慨道:「如果沒有這些孩子,我可能不會鼓起勇氣站上舞台,也不會成為歌手。」
《歸來的燕子》鄉愁動人
節目單中的第四首曲目《歸來的燕子》,與陳美齡回到母親家鄉貴州的經歷緊密相連,也讓她體會到音樂跨越語言與文化的力量。她回憶稱,當年貴州仍十分貧困,那次探訪深深觸動了她,並激發她回到內地舉辦音樂會的決心。陳美齡堅信,音樂能聯繫人心,超越地域與背景,這份信念也在她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時再次得到印證。
有一次,陳美齡前往蘇丹戰區探訪,士兵團隊中不少是童兵。探訪過程中,當陳美齡唱起《歸來的燕子》時,士兵們聽後竟然潸然淚下。陳美齡深刻體會到,音樂無國界,即使聽不懂中文,情感依然能夠打動人心。她表示,在解釋歌詞大意「我會打開北窗,等待你的歸來」時,士兵們深感共情,因為他們正經歷戰亂,遠離家鄉。
蘇丹戰區的經歷讓陳美齡更加確信音樂能撫慰人心,也是文化間的橋樑。因此,在這次音樂會中,她特別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大家用不同語言合唱童謠,包括粵語、普通話、印尼語、韓語、日語和英語。她透過這樣的安排,期望讓孩子們感受到世界的多元文化,並理解「不同國家的孩子,他們的想法和文化都不同,每個文化重視的東西也不同。」
《香港香港》寄託濃情
音樂會壓軸曲目《香港香港》,承載了陳美齡對香港這座城市的深厚情感。「這首歌對我來說,不僅是創作的一部分,更是一種情感的寄託。」《香港香港》誕生於陳美齡80年代親自製作的專輯,後來成為經典。
「1982年,香港恢復了煙花表演,在煙花燃放的那一刻,現場播放的就是《香港香港》。」陳美齡回憶說,當時許多朋友紛紛打電話告訴她,說當他們聽着這首歌,看着璀璨的煙花時,感動得流下眼淚。「那一刻我意識到,這首歌早已超越個人創作,成為許多香港人心中的共同回憶,代表了我們對這座城市的愛。」
陳美齡表示,「希望此次演出能為大家帶來歡笑、淚水及美好回憶」。她亦期待,這場音樂會能引發家長帶孩子欣賞更多音樂會的興趣,並啟發孩子們的夢想。「音樂會指揮廖國敏是最好的例子──四歲時,他在首次欣賞管弦樂團演出後,便立志成為音樂家。」這個故事讓陳美齡更加堅信,音樂會不僅能點燃孩子的夢想,甚至可能改變他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