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集聚吸科才 助傳統行業轉型升級

●中煤科工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基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中煤科工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基地。 香港文匯報記者胡永愛 攝

  在深圳河套園區,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煤科工機器人公司」) 研發中心內,3D實時視覺傳感器正在經歷技術迭代。「2024年11月,我們研發的智能巡檢機器人亮相高交會現場,它可以感知環境、對設備的運行情況進行監測並發出警報,還可以識別員工的操作行為是否包含危險因素,承載了智能溫控、實時視覺監控等多項前沿技術。」公司副總經理王雷表示,公司在河套深圳園區中建設了具身智能(編者註:指將AI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具有像人類一樣的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機器人中試平台,當前已孵化了20餘款煤礦機器人產品。

  「很多人好奇,為什麼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並沒有煤礦開採的具體應用場景,但我們卻選擇把具身智能機器人中試平台落地在河套深圳園區內。」王雷表示,深圳在人工智能領域有着高密度的人才,另一方面深圳及其背靠的珠三角地區在供應鏈上極具優勢,兩者相輔相成,極大縮短了開發周期,為企業節約成本。

  推動機器人和礦山行業融合

  「我們機器人的供應鏈,60%以上都是來自深圳本地的企業。這種產業密度讓人才能夠專注核心研發。」王雷解釋道,深圳一個城市就可以支撐起半個產業的供應鏈,所以能夠實現本地供應鏈、本地開發、本地測試,整個物流周轉率和開發效率特別高。本地供應鏈與開發測試的無縫銜接,使工程師團隊能將產品迭代周期縮短40%,這種創新加速度成為吸引高端人才的關鍵磁場。

  「我們還首次大量引進了機器人行業的優秀人才,把機器人專業和煤炭行業的人才聚集到一起,推動了機器人加礦山的兩個行業的融合。」王雷介紹,礦山是一個體量非常大的市場,「我們的中試基地落地在深圳,會有更多高層次人才願意加入到我們這個傳統行業裏的新興產業中來,搶佔先機。」

  政策激勵冀引進更多人才

  下一步,中煤科工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計劃以河套深圳園區為基礎,網羅更多人才。其將和更多香港高校進行更大量的合作,並通過香港組建國際化的研究團隊、推動國際化合作。「以礦山為代表的能源行業是國家經濟命脈。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之下,我們還存在着很多卡脖子的技術難點。我們公司專門設有引進高端人才的激勵政策,希望吸引更多深港澳及海外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