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勢思自身定位 港需做好三篇文章

  全國港澳研究會顧問、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張燕生接受香港文匯報專訪時指出,「十五五」所處的2026年至2030年,全球步入風險期新階段,不確定性因素加大。在此複雜的國際環境下,中國擴大內需以及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大戰略意義,香港也需深入思考自身在其中的角色與定位。

  推動「兩制」創新發展

  張燕生認為,「十五五」期間,香港需重點解決三個關鍵問題,做好三篇文章。首先,要做好「一國兩制」這篇文章。在新變化與新形勢下,香港應從「一國」角度探索自身定位,同時,思考如何以創新思維推動「兩制」模式創新發展。「香港應在新形勢下,促進香港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水平躍上新台階,並從國家全局戰略以及前瞻性的角度,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貢獻力量。」

  優化香港經濟結構

  其次,要思考如何在「十五五」期間優化香港的經濟結構,讓香港經濟更加健康穩固,增強香港經濟抵禦風險能力,持續維護香港繁榮穩定,這也是香港需要做好的一篇大文章。張燕生指出,過去幾十年,香港經濟雖取得成功,但金融和房地產獨大,經濟結構不健康。而且,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極易受到國際經濟波動的影響。為此,推動香港經濟結構合理化及多樣化,加強與內地的合作是關鍵所在。

  促產業轉型規模化

  張燕生認為,香港要解決的第三個關鍵問題是,如何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貢獻力量的同時實現自身發展。「香港是塊寶,國家要用好」。香港在諸多方面具備獨特的潛在優勢,例如在教育、制度、金融、科技、產業等方面。

  具體談及香港產業優勢,張燕生建議,香港要改變過去產業發展「掐尖」特點轉為規模化。香港在捕捉機遇方面能力出眾,在生物醫藥、AI等新生代科技領域,完全可以抓住機遇,實現產業轉型。

  張燕生最後強調,背靠祖國是香港最為本質且核心的優勢。在未來五年這一外部環境高風險期,香港需要充分發揮這一本質優勢,與內地攜手,堅定維護「一國兩制」,堅守「兩制」獨特優勢,履行香港責任,在為國家作出貢獻的同時,有力促進自身持續發展,實現新跨越。香港社會各界需要就未來發展達成廣泛共識,要真正讀懂並切實落實國家「十五五」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