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讀】深圳何以助AI企展抱負?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製造業不斷轉型升級,產業鏈基礎雄厚,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工業製造強省,形成了以工業為底色、應用為導向的創新特質,這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落地提供了沃土。以深圳為例,依託其全球最完整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形成了「硬件+算法+場景」的閉環生態;從芯片設計到智能終端,再到雲計算,深圳的AI企業得以迅速實現技術成果的產業化落地。
深圳市人大人工智能產業代表聯絡站專業代表召集人、深圳市光科全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濱剛認為,深圳擁有雄厚的電子信息產業基礎和製造業基礎,還有開放包容的政策環境,以及創新創業的活力,這些獨特的疊加優勢 ,為企業在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浪潮中的發揮提供了優厚的環境和巨大的機遇。
他指出,深圳市具有完善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涵蓋從基礎層(包括芯片、數據、算力)到技術層(包括算法、模型等)、應用層全面的產業鏈條。此外,深圳的應用場景資源非常豐富。「應用場景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我們的市場需求。」他表示,深圳在2024年發布了200多個「城市+AI」應用場景清單,2025年還將繼續追加100多個,眾多豐富的應用場景為民營科技企業技術的落地和產品的推廣提供了巨大的機遇和應用前景。另外,深圳提供系列產業扶持政策,包括向企業提供算力券、模型券等有針對性的補貼,可以幫助科技企業降低在算力模型獲取上的成本,降低在前期開發投入,加速發展。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望賢 深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