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支持「組合拳」 續升大學競爭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陸雅楠)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未來三年對教資會資助大學總撥款將由原計劃的709億元減至681億元,以及首次要求八大從其一般發展儲備基金的結餘一次過退還40億元,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在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八大校長均認為相關舉措「在面對公共財政挑戰下,都是預期之內,相對溫和」。特區政府會繼續透過穩定的資金支持,加上大學自身的定位、特色、優質的課程、教學和科研上的實力和成果,以及科研轉化的能力,以一套「組合拳」策略共同構成本港大學的整體競爭力,這些都是提升香港高等教育國際地位的關鍵。
未來三年期八大撥款額雖減至681億元,但仍較現有三年期高,蔡若蓮認為,這可以為大學提供相當穩定的財政支持,助力其長遠發展。
她又表示,香港各大學財政非常穩健,在退還40億元後其一般發展儲備中餘下的逾70億元,仍可支撐四個月的營運開支,若大學規劃中有重大項目或新發展方向,也可利用來自各類配對補助金、捐款及非教資會資助的龐大儲備,局方亦會與各大學保持密切溝通,幫助其在實現中長期發展目標時,落實資源的靈活調度。
蔡若蓮表示,本港大學擁有一套高競爭力的「組合拳」,儘管面對公共財政挑戰,特區政府不會忽略教育發展的重要性,將繼續積極推動香港高等教育成為國際教育樞紐,積極向外推廣「留學香港」品牌,吸引更多海內外人才來港深造。
除了資助大學,為推動教育產業多元化發展,教育局前日亦宣布,由2025/2026學年起,會逐步放寬香港6所自資院校內地、澳門及台灣學生人數限額至40%。蔡若蓮表示,該6所院校現時可錄取10%至20%不等的有關學生,考慮到師資和教育配套建設需時,局方將根據各院校實際情況,逐步提升招生限額。
她提到,自資專上院校的課程、定位及招生對象與八大不盡相同,各院校可靈活觀察公營大學的情況,加快相關配套措施的建設,那將有助更好地運用限額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