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海觀瀾/台當局封殺大陸高校 暴露心中恐懼\朱穗怡
最近台當局教育部門無預警宣布禁止台灣高校與福建的華僑大學、廣州暨南大學及北京華文學院合作或交流,而且不認可其學歷。理由是認為這三所大陸高校是「統戰高校」。這顯然是民進黨當局阻礙兩岸交流的最廉價的藉口。其實質是要阻擋兩岸青年交流,不樂見台灣年輕學子通過在大陸求學和兩岸青年交流而了解到大陸的進步發展,不樂見台灣年輕一代對祖國大陸產生好感和認同。
民進黨當局拿華僑大學和暨南大學「開刀」,主要因為這兩所高校有較多的台灣學生就讀。其中,暨南大學有台灣學生近1500人,華僑大學的台灣學生近600人。民進黨當局日前突然宣布不承認華僑大學和暨南大學的學歷,毫不顧及這2000多名台灣學生的就讀權益。這種粗暴蠻橫的行徑受到台灣不少學子的嚴厲譴責。
這些年,民進黨當局奉行「台獨」路線,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不但關閉了兩岸「官方」的溝通、協商渠道,還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有台青在大陸參加中國銀行招聘,竟被控「違法」。台灣村里長與大陸基層結對交流,竟遭調查;台灣兩所高校被要求撤掉台生到大陸實習的活動公告;多項台生赴大陸暑期交流活動也遭到台當局警告、阻撓;民進黨當局還限制島內科研機構、大學教師申請大陸科研基金以及不得應聘赴大陸任教等。這一系列行徑主要是規管島內機構和民眾,但最近民進黨當局則是高調作出「官方宣示」,公開點名封殺三所大陸高等院校,受影響的台灣年輕學子人數也比較之前多得多,可見民進黨當局打壓兩岸交流的力度越來越狠,但這反而暴露了其內心的不安和恐懼。
近年馬英九基金會邀請大陸高校師生團訪台,受到台灣社會關注和好評。尤其去年底,奧運冠軍馬龍、楊倩等大陸師生到訪台灣,所到之處皆掀起熱潮,熱情的歡呼聲、密集的「手機海」成為「標準場面」。島內不少年輕學子拿着乒乓球、球拍、照片、T恤等請馬龍簽名,並期待與兩位奧運冠軍合照,熱烈的場面宛如粉絲見面會。這樣熱情融洽的互動進一步拉近了兩岸年輕人的心靈距離,也正正戳中了民進黨當局的「死穴」。多年來民進黨極力抹黑和醜化大陸,致使一些台灣民眾對大陸產生誤會和偏見,但隨着越來越多台灣年輕人到大陸求學、工作以及兩岸民間交流熱絡,台灣民眾了解大陸的渠道增多,打破了民進黨炮製的「信息繭房」,讓民進黨難以繼續肆意抹黑大陸。
民進黨當局此次封殺大陸三所高校,可謂是對大陸方面推動兩岸青年交流的惡意報復,但此等行徑根本是螳臂當車。兩岸交往交流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不少在大陸求學的台灣年輕人畢業後都選擇留在當地發展。民進黨當局難道還想把這些年輕人綁回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