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 【外交篇】/中國和平外交 為世界注入穩定力量

  圖:中國長期堅持走和平發展的外交道路。圖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聯合國安理會主持會議。\新華社
  圖:中國長期堅持走和平發展的外交道路。圖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在聯合國安理會主持會議。\新華社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中國外交走向歷來備受矚目。展望2025年國際局勢,不穩定因素將顯著上升。專家指出,儘管外部風險挑戰上升,但中國外交仍可大有作為。中國外交將繼續唱響和平、發展、合作、共贏主旋律,促進大國協調和良性互動,深化南南合作,以中國的穩定性為全球戰略穩定提供有力支撐,以中國的確定性應對世界上所有不確定因素,為變亂交織的世界注入和平力量、穩定力量、進步力量,深化睦鄰友好。\大公報記者 葛沖

  踐行多邊主義 堅持和平合作

  世界局勢是穩還是亂,大國作用是關鍵。2025年新春伊始,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即拉開大幕,與多國政要互動會面,促進大國關係穩定發展,深化睦鄰友好,與全球南方國家共謀新合作。而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今年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接連退出多個國際組織,並發動貿易戰宣布多項加徵關稅措施。全球普遍擔憂,特朗普執政下的美國將會越來越趨於推行單邊主義政策,令全球保護主義大幅上升。

  中美關係挑戰機遇並存

  2025年注定將是大國關係劇烈動盪的一年。特朗普下令對華輸美產品加徵10%的關稅,並在巴拿馬運河及共建「一帶一路」等方面上對華發難。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向大公報表示,今年中國外部環境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將來自於美國的對華政策和中美關係。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研究員、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宋偉向大公報指出,與第一個任期相比,中美之間的貿易戰在特朗普的第二個任期內可能會更加激烈。

  特朗普此前曾宣稱要將對華懲罰性關稅增加60%,但宋偉認為,這種可能性不是很大。因為對華關稅增加的話,美國國內的通貨膨脹也會大大上升。王勇指出,雖然面對着美國可能對華發動貿易戰的壓力,但中國應對美國關稅和經濟打壓也有了更多的籌碼。近年美國的壓力加快了中國的自主創新,中國在人工智能、半導體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近日,美俄領導人互通電話。特朗普第二任期試圖拉攏與俄羅斯的關係,迫使烏克蘭接受領土現狀以及不加入北約。外界有聲音認為,美俄關係改善或影響中俄關係。但宋偉認為,美俄關係即便有所改善,也不太可能從根本上動搖中俄關係。

  特朗普為自己拉攏俄羅斯等辯護的理由之一是為了集中力量對抗中國。但宋偉表示,考慮中美之間的核威懾平衡以及相互依賴的經濟關係,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真的同中國「開戰」,而且特朗普不太重視意識形態、人權問題,這使得中美關係減少了一個高度緊張的對抗點。

  中歐可攜手反對美貿易保護主義

  伴隨着特朗普重新執掌白宮所帶來的「2.0版本」的衝擊,美歐之間因加徵關稅、欲提高北約軍費和收購格陵蘭島等問題而矛盾重重。同時,雙方在經貿、俄烏衝突、巴以問題等一系列議題上,亦立場差異巨大,時有紛爭。

  宋偉判斷,面臨美國政策重大變化,歐洲雖然不會快速改善同中國的戰略關係,但在處理中歐關係方面也會更加慎重,掣肘的因素更多,對於中國來說這是改善中歐關係的一個契機,例如共同反對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類似的,在特朗普四面出擊、與盟友關係緊張的背景下,中日關係、中韓關係都存在更多發展機遇和空間。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求同存異,對外關係不以意識形態劃線,全方位對外開放。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聯合國成立80周年。中國作為全球南方重要成員,將繼續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宋偉建議,中國要堅持互利互惠的導向,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考慮當地的實際需求和中國自身的利益,加強與南方國家的相互信任和經濟合作。此外,今年中國外交還將繼續為烏克蘭危機、巴以衝突以及朝鮮半島、緬甸等熱點問題的政治解決發揮建設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