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風生/以全局眼光務實推進香港發展再升級\陳成爐
香港特區政府新一份財政預算案26日出爐,在複雜萬變的內外環境中,這份預算案體現了整體戰略思維。從促進香港由治及興的高度和視野出發,不僅將化解赤字、改善民生和投資未來等短中長期工作有機融合,更凸顯了拚經濟、謀發展的核心目標。對民眾呼聲的積極回應則進一步,展現了特區政府作為治港者的責任與擔當。
緊抓機遇、為港謀興,無疑是這份預算案的最大亮點。越是國際環境複雜萬變時,越應牢牢抓緊未來發展的機遇,特別是科技發展催生的創新應用和新增量,並以此驅動經濟增長、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經濟新動能,在變局中不斷改革、搶佔先機,為經濟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這在預算案中得到了明確體現。
提升科創實力和影響力
可以發現,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延續了本屆特區政府一貫的積極進取作風,以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和全力發展人工智能的系列舉措努力提升香港未來競爭力,同時嘗試以制度改革釋放創新和經濟潛能,體現了施政理念的不斷優化和進步。不僅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絕不懈怠,還緊抓科技創新帶來的新機遇。預算案提出預留10億元設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撥款100億元設立「創科產業引導基金」、籌備推出1.8億元的「創科加速器先導計劃」……政府大手筆以公共財政撥款促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發展,以進一步提升香港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和影響力,這充分體現了前瞻性的戰略眼光。
對長期以來香港社會十分關注的財赤問題,預算案也給出了穩妥和理性的解決方案──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其在維持和改善民生服務的同時,嚴格管控公共開支,並在顧及香港競爭力和「用者自付」原則下,適度開源。
實際上,無論「開源」還是「節流」,預算案都很大程度考慮了民眾呼聲和社會觀感,尤其對基層民眾的福祉小心照顧。如鼓勵長者多出行的「2元乘車優惠」繼續保留,並在可行基礎上進行優化調整;綜援、生果金及長生津出多「半糧」;徵收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由300萬元提高至400萬元等舉措,在在體現了本屆政府施政為民的理念。與此同時,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機關及區議會全體人員一致凍薪,以及本屆政府任期內將削減約1萬個公務員職位等決定,進一步展現了應有的擔當,值得稱讚。
充分發揮優勢服務國家
預算案對香港傳統的「金字招牌」也給予了進一步支持。尤其在金融層面,政府將推進制度改革和產品創新,便利資金融通,匯聚企業代表,結合積極在海外吸引新資金、開拓新市場,全速推動香港國際金融市場高質量發展,創造更多新增長點。除此之外,對貿易、航運、旅遊的支持力度也有增無減,同時還將進一步吸引國際高端人才集聚,充分發揮人才優勢為香港乃至國家服務。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實踐也進入了新階段,處在由治及興的關鍵節點,香港需要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不斷改革、搶佔先機。由此,財政預算案作為特區政府施政的重要政策文件,不僅得考慮香港自身的發展,還要從國家的全局角度思考香港的定位與功能,以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這也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今年的預算案封面顏色是湖水藍,代表着未來發展大潮中的一片藍海蘊藏的無限機遇,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底蘊。正如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所言:「美麗的湖泊裏有着無限生機,即使偶有風雲,在國家的堅實支持、香港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未來有着堅定的信心和美好的期盼。」相信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體現了這份良好的期望與祝福,更相信香港的發展必將披荊斬棘,再向前行!
江西省政協委員、江西省旅港同鄉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