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精準扶貧 9月起取消2500元學生津貼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指出,為配合「精準扶貧」策略,今年9月起取消2500元免入息審查學生津貼。有香港市民表示,當年讀書時,這筆津貼大大減輕了家庭負擔,對貧困家庭尤其重要,並質疑「對於多孩家庭來說,這該怎麼辦?」
自2019/20學年起,香港政府推出每學年2500元免入息審查學生津貼,涵蓋全港中學日校、小學、特殊學校及幼稚園學生。該計劃於2020/21學年恆常化,旨在減輕家庭負擔並支持教育發展,至今已連續實施5個學年。此津貼不設資產審查,所有合資格學生均可申請。
政府消息人士指,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可透過政府各類須經入息/資產審查的資助計劃以應付學習、交通、午膳、上網等開支。
一位育有三名女兒的母親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2500元的學生津貼對許多學生幫助很大」,更直言「一下子少了7500元」。她指出,書本費用每年上漲,僅上學期的書本費已超過2500元,還未計算下學期的書費、學校雜費及校服開支。她感慨,「在香港讀書的學生和家長生活本已不易,現在連這項資助也被取消了。」
教育評議會會長何漢權回應指,現時每位中、小學生每年獲發2500元津貼,屬「人人有份」的福利式派發,支出龐大且不符精準扶貧原則,建議取消。對於有經濟需要的學生及家庭,現有綜援及書簿津貼等資助可支援貧困家庭。
教育局將設專組整合資助
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鍾麗金校長表示,理解取消津貼的決定。她提到,部分學校在校董、校友及社會熱心人士的捐助下,已設立獎學金,以協助有需要的家庭。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方奕展亦表示,取消2500元津貼可避免削減教育的開支,相信不會影響教育質素。
另外,政府消息人士指,教育局將會設立專責小組,檢視現時所有提供予學校的資助,於諮詢教育界意見後整合資助及調整發放安排,相信整合後可以節省數個百分點開支。 大公報記者 華夢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