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烏達成礦產協議 不涉安全保障

  圖:傳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左)將於28日在美簽署協議。\路透社
  圖:傳特朗普和澤連斯基(左)將於28日在美簽署協議。\路透社

  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26日透露,烏克蘭與美國已基本敲定關於礦產資源協議的最終版本。烏總統澤連斯基當天稍晚證實,該協議尚未涉及美國向烏方提供安全保障的內容。美國總統特朗普25日透露,澤連斯基計劃28日赴美簽署協議。美媒認為,這項協議標誌着特朗普「交易型外交」的重大升級,現在的美國更像是「敲詐勒索的黑手黨頭目」。

  【大公報訊】烏克蘭總理什梅加爾26日在電視節目中表示,烏克蘭和美國已準備好共同開發烏礦產資源協議的最終版本,該協議將於當天晚些時候獲得烏政府批准。他強調,該協議直接涉及烏克蘭的安全保障,烏方不會在沒有安全保障的情況下簽署任何協議。

  不過,澤連斯基隨後證實,目前的協議只是一個「框架協議」,尚未就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達成任何協議,他希望「在協議中有一句關於烏克蘭安全保障的話,這一點很重要」。

  談及他是否會如媒體所說於28日到訪白宮簽署協議時,澤連斯基稱,如果他28日到訪白宮,他將「非常直接」地詢問美國是否會繼續支持烏克蘭。當被問及如果特朗普拒絕提供烏方要求的安全保障,基輔是否會退出協議,澤連斯基回應稱:「我希望找到一條(加入)北約的道路或類似的方式。如果我們得不到安全保障,就不會實現停火,一切都不會實現。」

  美攫取最大程度經濟利益

  根據《烏克蘭真理報》等媒體26日拿到的最終文本,協議共分11點。主要內容包括,美烏將共同設立一項基金,烏方會將本國石油、天然氣、礦產等資源未來收益的50%注入該基金。協議排除了已經為烏政府帶來收入的礦產資源,意味着不會包括烏克蘭最大天然氣和石油生產商Naftogaz和Ukrnafta的現有業務。美國將最大程度地擁有該基金產生的經濟利益,將部分收入用於對烏克蘭的再投資。至於美國在該基金中的持股規模以及「共同所有權」協議的條款,仍留待討論。

  特朗普政府最初要求,美國應獲得價值5000億美元的烏克蘭礦產資源開採權。澤連斯基認為美方「要價」過高,拒絕簽署該版協議。烏方官員稱,這些條款不可接受,已從最終草案中刪除。對於特朗普早前要求烏克蘭償還美國迄今提供軍援資金,澤連斯基26日稱,根據該協議,烏克蘭「不會還一毛錢」。

  美媒稱,預計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將在28日會面時就安全保障等問題進行討論。特朗普25日在白宮宣布了澤連斯基即將訪美的消息,稱「美國納稅人現在將拿回他們的錢,而且還有其他的額外好處」。當被問及烏克蘭將從協議中得到什麼時,特朗普回答:「3500億美元、軍事裝備和繼續戰鬥的權利。」

  事實上,美國過去三年向烏克蘭提供的金援比3500億美元少得多。《紐約郵報》援引德國智庫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資料,俄烏開戰以來,世界各國金援烏克蘭的總額約2800億美元,美國迄今投入1190億美元,金額超過世上任何單一國家;歐盟則向烏方提供1380億美元。

  美歐爭相瓜分烏資源

  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加速推進對烏礦產資源控制,一方面是想實現對烏援助的所謂「回本」,另一方面旨在爭奪關鍵礦產進行戰略布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圖澤將該礦產協議形容為「一次非同尋常的勒索行為」。《華盛頓郵報》認為,特朗普政府將全球事務簡化為成本收益核算,凸顯了「美國優先」的政策立場。

  另外,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盟委員會分管產業戰略的執行副主席塞茹爾內24日到訪基輔,塞給澤連斯基一份礦產合作的「互惠」協議。塞茹爾內稱,歐洲需要的30種關鍵礦產中,烏克蘭可提供21種。

  評論指,俄烏和談仍未有眉目,美歐已經開始盤算分贓。新華社指,這場「跨大西洋競賽」的荒誕,恰似19世紀列強瓜分非洲的重現:當年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高呼「傳播文明」,實則用剛果千萬條人命換取橡膠暴利;如今美歐政客們舉着「支持烏克蘭」的招牌,眼裏閃爍的卻是礦產數據表和精煉廠藍圖。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