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 各方點評】政團讚財案長短兼顧穩健發展 既有應對短期財政壓力方案 亦有長遠經濟轉型戰略藍圖

●市民在灣仔領取財政預算案演辭文本和摘要單張。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市民在灣仔領取財政預算案演辭文本和摘要單張。 香港文匯報記者北山彥 攝

  立法會多個政團昨日表示,在赤字達872億元的情況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仍然推出了一系列長短兼顧的措施,既積極回應社會普遍關注議題,也契合香港經濟穩步恢復收支平衡的實際需要。他們形容,今年預算案為「穩健發展、務實理財、守正創新、投資未來」,既有應對短期財政壓力的務實方案,也是推動香港長遠經濟轉型的戰略藍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學怡

  民建聯表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回應了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決定,在金融、航運、貿易三大中心及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投放大量資源,並善用公共資源和市場力量,共同推動經濟發展。

  民建聯認為,今年預算案所提出加強版「財政整合」策略,嚴控公共開支,加大力度推動經濟多元發展,發展新質生產力及投資未來,這些方針回應了民建聯的「開源節流穩根基、創新求變謀發展」的期望。

  工聯會表示,這是一份「整合財政固根本,科創領航惠民生」的預算案,既是香港應對短期財政壓力的務實方案,亦是推動長遠經濟轉型的戰略藍圖,其核心在於通過科技創新,區域協同與財政紀律,鞏固香港國際競爭力,以及確保社會公平與可持續發展,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開拓高質發展新篇章。

  經民聯表示,理解特區政府為削減財赤要作出艱難抉擇,但同時預算案在發債支持基建、加快北部都會區發展、積極招商引資,以及把400萬元以下「上車」物業印花稅降至100元等,採納了經民聯的建議,體現「務實理財、強化發展、投資未來」的方向。

  新民黨對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感到相當滿意。預算案涵蓋公共財政管理,特別是如何達至公共財政收支平衡,以及提振經濟,包括利用好新質生產力,促進旅遊、會展、物流、運輸等各方面的發展,強化香港「三個中心、一個高地」的地位,推出很多措施強化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簡化上市程序、大力發展金融科技等,相信未來一年的經濟增長率將比去年好。

  讚財赤下仍能推退稅免差餉紓困

  自由黨表示,預算案中多項措施切實回應了該黨所提出的建議,包括積極探討規範籃球博彩活動、削減公務員職位、發展海濱、向加注綠色甲醇提供稅務豁免等,而預算案中提出的一系列紓困措施,包括退稅及寬免差餉,雖然力度較往年減少,但在特區政府本年度赤字達872億元下,該黨對此表示理解。

  立法會「G19」讚揚預算案以「守正創新」原則發展香港經濟,一方面鞏固、提升金融業,一方面大力投資、推動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產業。除了金融及創科兩大重點產業,預算案對於文創及旅遊產業亦着墨甚多,以及首次將醫療和教育也定位為可帶來經濟效益的產業,而不是單純的福利開支,有助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發展。

  善用財政資源 契合經濟實際需要

  立法會「A4聯盟」表示,新一份預算案提出一系列長短兼顧的措施,並以嚴格管控公共開支、善用政府財政資源、適度開源作為3個主要策略,符合中央對港定位要求,積極回應社會普遍關切,契合當前香港經濟復甦的實際需要。

  勞聯表示,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是「務實理財、適當平衡」,既展示減赤的堅定決心,也在開源節流方面顧及了各界的承擔能力。在面對艱難的公共財政情況下,特區政府需要減甜是可以理解。

  不過,同時預算案積極投資未來的方向,包括繼續支援人工智能等創新科技發展,優先投入資源發展北部都會區等,為香港產業升級及經濟發展建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