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前瞻之影視振興】「雙擎驅動·灣區之輝」戰略合作近一年 影視煥新動能 強強聯合穩質穩量

●《新聞女王2》今年將以原班人馬啟動。
●《新聞女王2》今年將以原班人馬啟動。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副院長陶冶 受訪者供圖
●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副院長陶冶 受訪者供圖

●阿里大文娛與寰亞傳媒集團去年達成「雙擎驅動‧灣區之輝」戰略合作。
●阿里大文娛與寰亞傳媒集團去年達成「雙擎驅動‧灣區之輝」戰略合作。

●2024年3月,阿里大文娛在港盛大發布「港藝振興計劃」。
●2024年3月,阿里大文娛在港盛大發布「港藝振興計劃」。

  《哪吒2》沸騰了2025年的電影市場。很多看過的觀眾不過癮,便急着線上催更下一部。「早日上映」的熱望呼喚中,是民眾對文化精品的消費需求,也蘊含着中國「電影強國」穩質穩量的精品製作建設目標。而港片繼《九龍城寨》大火之後,又殺出一部口碑票房雙贏的《破·地獄》,廣為業界所矚目。口碑佳作的湧現,提振了市場,也重燃觀眾的觀影信心,但如何繼續保持強勁勢頭,解決影視業的結構性問題,仍然是必須直面的真實現狀。

  香港文匯報記者專訪了行業專家,他們指出,去年CEPA《協議二》進一步為兩地影視合作提供了有力政策支持。在內地影視機構的扶持協作下,持續輸出製作上乘的好片子,才是香港影視業煥新動能的關鍵所在。●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2024年3月,阿里大文娛在港發布「港藝振興計劃」,宣布5年內在香港劇集、電影、演出、青年人才培養四大領域投入不低於50億港元。過去一年,香港逆勢「新」起,系列電視劇、電影口碑、熱度與票房齊飛。記者從阿里大文娛獲悉,主打定製特色的「新港劇」,為香港影視創作者、藝人成功拓展了香港電視劇的題材、表達以及廣闊舞台;電影方面,聚焦本土題材的精品創作接二連三,青年人才培養亦碩果纍纍。

  優酷深耕港劇廠牌超十年

  阿里大文娛對香港的大手筆投資振興,也引領了行業對「港劇」挖掘再打造的興趣。打開視頻網站,優酷「港劇場」、騰訊「港劇計劃」以及粵視聽TV的「TVB爽劇場」等港劇特色內容運營頻道,成為視頻網站平台吸攬、穩固觀眾的特色寶地。

  深耕港劇廠牌超十年的優酷,2025年將開機《新聞女王2》,而《執法者們》《夫妻的博弈》《芻狗之血》《模仿人生》《巨塔之后》《無懼》《風華背後》《吸金遊戲》等新港劇也將陸續播出。日前《無懼》《芻狗之血》《夫妻的博弈》已殺青,《模仿人生》於本月官宣演員陣容——袁詠儀時隔16年與視后江美儀同台飆戲,路透照也引發觀眾的熱情蹲守。

  「新港劇」如何再造「新勢力」?談到港劇創新問題,優酷相關負責人表示,守與變是破題關鍵所在。港劇有高效、標準的製作流程,專業務實的導演、編劇、演員,獨立自愛的價值觀、煙火氣的市民文化。「新港劇」在「守」住這些寶藏之外,也以「變」的精神,精準洞察當下觀眾的審美趣味變化,在藝術表達敘事上尋求突破,從「給香港觀眾看的港劇」擴展到「給華語觀眾看的港劇」。

  優酷向香港文匯報記者透露,2025年將繼續聯合香港業界,共同以老帶新,重點扶持一批香港新生代導演、編劇、演員,給更多新生代提供更大的舞台。記者獲悉,優酷與許恩怡、何依婷、王敏奕、劉穎鏇、陳瀅、蔡潔、劉佩玥等年輕演員合作的新港劇將陸續提上日程。

  內地放寬政策 合拍港劇收成果

  TVB總經理曾志偉及導演鍾澍佳認為,2024年TVB合拍劇的成績很好,要多謝內地放寬政策,如放寬了演員數目限額,令更多藝人可以返內地拍合拍劇,使兩地融合度更好。優勢互補令近兩年港劇及合拍劇在內地成績很好,而且內地廣播電視台將可在黃金時段播映獲內地當局批准的香港製作劇,對港劇來說都是利好政策。

  同時,鍾澍佳認為《新聞女王》之所以「紅得過羅湖」,得益於優酷利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再配以在港劇品類上史無前例的宣傳營銷方式, 精準切中觀眾喜好,而這無疑是本土港產劇所缺乏的能力。內地影視行業近20年突飛猛進,將科技運用在影視製作上的經驗,為港產電視劇帶來很多啟發,兩地未來也會探索更多樣的合作模式。

  抓緊人工智能電影製作浪潮

  當前國家重點發展人工智能,香港政府對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相當地重視,根據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發布的2025-26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政府將着力推動香港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並預留十億資金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香港電影導演陸劍青認為,香港電影產業更應抓住人工智能電影製作浪潮的黃金契機。他樂見未來各界對於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方面的深入,同時他亦表達擔憂:未來依然要警惕人工智能技術的「濫用」,比如涉及到的影視業的版權問題、技術應用的尺度等問題,都還需要各方去討論以及相關政策法律的明確。

  開啟首個全產業鏈培養新人模式

  阿里影業方面表示,2024年年內,在「港藝振興計劃」的推動下,電影,人才培養計劃均有碩果。例如,產出《年少日記》《海關戰線》《焚城》《破·地獄》等多類型港片佳作。其中,《年少日記》斬獲第4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也入選豆瓣2024評分最高華語電影榜;海關題材動作大片《海關戰線》將真實硬核的拍攝製作做到極致;災難片《焚城》實現了香港電影在類型題材方面的新突破,為講述扎根現實議題的中國故事作出了積極探索;《破·地獄》奪得香港影史華語電影票房榜冠軍,同時在內地電影市場取得超過2億的票房成績。

  人才培養方面,由阿里大文娛發起的「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面向全球尋找具有國際學習及實踐背景的青年導演。目前,已招納53位優秀青年導演,其中不乏有着香港地區學習、實踐經驗的青年電影人才。阿里影業與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聯合設立的海納獎學金計劃,已為10位優秀青年電影人提供了獎學金激勵。其中,首批獲獎成員陳穎淇憑藉作品《兵捉賊》在第八屆平遙國際電影展中獲得「最佳學生短片」榮譽。

  青年影視人才是行業發展的生力軍。阿里影視方面表示,「海納國際青年導演發展計劃」不僅為青年導演們提供向知名導演、製片人學習的機會,協助青年導演提升創作能力、工業化技術、藝術及商業作品思維,同時,為青年導演們開放版權IP、虛擬拍攝技術、燈塔宣發數據、專案投資及宣發支持。「這是行業內首個全產業鏈護航的新人培養模式。」阿里影業相關負責人強調。

  微短劇為港影視提供發展新路徑

  電影、電視劇生產喜上眉梢之時,微短劇的崛起也為香港影視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銀都機構打造的首部微短劇便集結了大批香港幕後專業人才。銀都機構(廣州)副總經理謝蔚告訴記者,用做電影的配套製作了首部投資的微短劇《穿越要做的10件事》。為此,她邀請 1983版《射雕英雄傳》穆念慈扮演者楊盼盼作為武術顧問。演員陣容方面,則邀請周星馳《新喜劇之王》中出圈的張全蛋強勢加盟,此外也邀請了香港演員胡嘉盈首次到內地「觸電」拍攝微短劇。

  搭台唱戲,才能有源源不斷看戲的人。穩質穩量繼續拓展表達「新港劇」的邊界,也是新一年的挑戰。暨南大學藝術學院/珠江電影學院副院長陶冶接受記者專訪時指出,不管是主打定製特色的「新港劇」,還是立足本土化敘事的港產片的不斷深化類型,過去一年均帶給觀眾一抹新的亮色。如何乘着阿里大文娛、騰訊視頻這些內地平台機構的合作東風,令香港的影視劇重新爆發競爭力,或許保持穩定拍片才是發展突破的行業剛需。

  「港藝振興計劃」已經見成效

  回到政策扶持來說,根據2024年CEPA《協議二》最新修訂的內容來看,陶冶認為,今時今日「合拍片」對於香港創作者來說,哪裏有機會,哪裏就有舞台。

  「香港其實並不缺錢和平台,缺的是一直穩定產出的機會。」陶冶認為,阿里大文娛的「港藝振興計劃」令香港的影視劇生產創作有了穩定拍片、持續產出的機會。被譽為「新港劇」標杆之作的《新聞女王》,其導演鐘澍佳就是最佳例證,從去年的《黑色月光》到今年開拍的《新聞女王2》,他的系列IP正在不斷夯實。

  欣喜可見的是,內地影視機構和平台的合作扶持不僅聚焦於系列IP或者知名導演,對於新生代創作者的扶持在合作框架下更是得到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如此,香港影視產業才可實現「雙擎驅動」,在全球範圍內進一步提升影響力,同時也通過和內地影視合作,為華語電影發展注入「灣區之輝」的新活力。

  「新港劇」平台特色一覽

  優酷港劇場

  核心特色:最全港劇資源庫+新港劇定製+深度互動社區

  用戶定位:港劇資深、忠實粉絲、年輕圈層用戶、女性群體

  騰訊港劇計劃

  核心特色:TVB經典港劇+大灣區文化傳播+《金庸武俠系列》

  用戶定位:粵語文化愛好者及家庭用戶,滿足80、90後懷舊需求

  愛奇藝類型劇場

  核心特色:懸疑/警匪類型化內容+創新敘事

  用戶定位:垂直類題材愛好者

  粵視廳TVB爽劇場

  核心特色:以「爽感敘事」為核心的港劇內容集合,聚焦復仇、

  權謀、職場、女性成長等強情節題材

  用戶定位:都市女性,及通過懸疑、復仇等元素吸引年輕受眾

  (根據網絡資料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