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 擴展金融】資本市場革新吸資金泊港 研改股票交易「手數」 開「科企專線」引新股

近日港股暢旺,恒生指數大升,挾着港股旺勢,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內,宣布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措施,包括年內就改善股市「手數」制提出建議,推動私募基金在港上市、優化結構性產品發行機制、放寬衍生工具持倉限額及推進單股多櫃台安排等,旨在提升市場流動性及吸引更多資金泊港。而在招商引資方面,香港將加強東盟及中東市場推廣,積極探索包括ETF掛牌買賣等合作空間。 ●香港文匯報記者 馬翠媚
陳茂波又透露,多家東盟企業正「排隊」申請在港掛牌,涉生物技術、金屬礦業等,而為配合最新經濟趨勢,本港將檢視上市規例和安排,及優化雙重主要上市及第二上市門檻等,以吸引更多國際企業來港融資。
關鍵在制度創新產品創新
他提到,香港去年位居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列、全球四大新股市場之一。今年以來港股氣氛暢旺,資產管理額逾31萬億元,逾半來自外資。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擴大至約1.1萬億元人民幣。認為本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的鞏固與提升,關鍵在於制度創新、產品創新、企業匯聚、資金融通。過去數年資本市場制度改革,包括設立「同股不同權」上市渠道、便利海外發行人來港融資等,結合特區政府積極在海外吸引新資金、開拓新市場,為本港市場注入活力。
陳茂波指,本港將會繼續改革交易機制。今年中在實施下調最低上落價位的基礎上,港交所與證監會將在年內就改善股市「手數」制提出建議,讓交易安排可更符合不同大小股份的流動性特質和投資需求,便利交易及提升效率。港交所今年中起亦將為其交易系統逐步引入新功能,並進行系統升級,以確保於年底前在技術上兼容「T+1」 結算周期,為縮短結算周期作好準備。為滿足投資者風險管理的需要,證監會將就增加主要指數衍生工具持倉限額的建議諮詢市場,在維護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增加投資者使用工具的彈性。
研設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
為配合新經濟趨勢,港交所正籌備開通「科企專線」,以進一步協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企籌融資發展業務,特別是已在內地上市公司。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有關專線會「手把手」解答有意上市的科企疑難,冀這些企業在有更多前期溝通之下,能進一步縮短審批流程。而預算案亦提出多項推進上市制度改革,包括優化上市門檻、檢討市場結構等,並首度提出研究設立退市後場外交易機制。
消息人士指,有關計劃是希望由公司籌備上市至退市後安排均提供配套,以擴大市場生態圈,港交所與證監會將持續推進這些項目。
預算案亦提到,為推動更多股票以人民幣交易,提升市場流動性,雙邊正就落實人民幣交易櫃台納入港股通全速進行技術準備。港交所正推進單股多櫃台安排,包括雙櫃台股票使用同一國際證券識別碼,以提升交易結算效率。政府已就人民幣櫃台交易以人民幣繳交股票印花稅,進行準備工作,希望在明年提出立法建議。政府消息人士補充,有人民幣櫃台交易的投資者反映使用港幣交印花稅交易過程不順暢,因此計劃日後無論人民幣匯率是否變動,都可以人民幣交印花稅。
改善「手數」助提高流動性
政府昨公布一系列股市改革措施,旨在刺激市場交投,帶動港交所(0388)收升5.06%。對於小股民最關注的改善股市「手數」,意味入場門檻有望大幅降低,富途證券首席分析師譚智樂表示,改善「手數」有助提高市場流動性,長遠有利發展量化交易,但他提醒股市成交表現最終仍取決於市場基本因素及投資者信心。
耀才證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許繹彬則認為,對比美股交易模式,改善「手數」對吸引散戶效果或相對有限,他認為要帶動股市成交量,關鍵仍是吸引機構投資者及高頻交易者入市。
至於就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正全速進行技術準備,許繹彬認為屆時北水將直接以人民幣買賣港股,無須承擔匯兌風險,料有助刺激人民幣櫃台交投,同時擴大本港人民幣資金池及增加北水活躍度。
資本市場改革措施撮要
港交所
●年內就改善交易單位(即「手數」)制度提出建議
●增加海外認可交易所,便利更多海外企業在港第二上市
●積極籌備開通「科企專線」
●推進單股多櫃台安排,雙櫃台股票使用同一國際證券識別碼
●研究人民幣櫃台交易以人民幣繳交股票印花稅
●盡快落實引入股票大宗交易
證監會
●已釐清相關監管規定,以促進更多私募基金在港上市
●將就增加主要指數衍生工具持倉限額的建議諮詢市場
其他
●優化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擴容增量
●推出離岸國債期貨
●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標的
●推動黃金市場發展工作小組年內將制訂方案並逐步落實
資料來源:財政預算案
整理:記者 馬翠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