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 整合財政】嚴控開支要盡力減少對民生影響 陳茂波:穩慎推進為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財政基礎



特區政府本年度再次錄得大額財赤,也是政府預算連續三年出現財赤。新一份財政年度預算案提出適度擴大發債規模、「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與加速投資未來等策略,嚴控公共開支,同時加速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昨日在宣讀預算案時強調,嚴控公共開支是必須做的工作,但政府也須小心平衡過程中的影響,穩慎推進,既盡最大努力減少對公共服務和社會民生的影響,也為未來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財政基礎,並強調香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變革、創新及不斷自我提升。●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子晉
回顧過去一年經濟表現,陳茂波表示,香港經濟連續兩年錄得增長,就業市場穩定,通脹維持溫和水平,「搶人才」和「搶企業」措施成果豐碩、大型國際盛事相繼在港舉行、訪港旅客人數顯著增加,股市近期氣氛亦持續向好,市面氣氛熱鬧。然而,香港經歷了不少的挑戰,包括國際地緣政局干擾了貿易、供應鏈、資金流和投資市場情緒;相對高息的環境持續令本地資產價格受到遏抑;旅客及市民消費模式的轉變繼續影響零售及餐飲等市道。
「這些挑戰既考驗香港經濟的韌性,亦正好反映香港在發展過程中需要變革、創新及不斷自我提升。」陳茂波直言,去年,受內外因素影響,與資產市場相關的收入遠遜預期,令政府本年度繼續錄得較大赤字。「縱使過去幾年應對疫情的大規模逆周期措施,達到了『撐企業、保就業、穩經濟、紓民困』的目標,但亦導致香港出現數年的財政赤字。」
談到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出「強化版財政整合計劃」,包括至2027/28年度累計削減政府經常開支7%。陳茂波強調,這是必須做的工作,並會穩慎推進,而該計劃提供了清晰目標,相信能讓特區政府逐步在本屆政府任期內把公共財政的經營賬目回復平衡。
以科技發展為核心發展經濟
在嚴控公共開支的同時,預算案提出透過適度發債投資未來的策略。陳茂波表示,環顧全球,通過發債支持基建發展是國際普遍做法,只要發債額控制在公共財政穩健的水平,可讓資金靈活運用及對未來經濟作投資,為社會帶來更大的回報及效益。「為了抓緊科技創新迅速發展帶來的機遇,我們需要加速北部都會區建設,投資未來。」
他強調,在全球變局中,香港必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力加速發展經濟,尤其是強化經濟新動能、加快提升傳統產業的競爭力,並強調香港正處於提速發展的關鍵窗口,需以「先立後破」的策略平衡短期艱難與長遠利益,以改革創新引領未來,加速推動香港經濟高質量發展。
料今年經濟實質增長約3%
在談到對2025年的經濟前瞻與中期展望時,陳茂波指出,香港經濟仍面對非常具挑戰性的外圍環境,包括保護主義影響環球貿易和資金流向,打擊投資和消費信心,拖慢環球經濟增長。不過,他同時指出,內地經濟繼續穩定增長,國家內外循環相互促進,進一步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內地企業在全球布局產業鏈和供應鏈等,將有利外貿活動穩步發展。
「香港今年的出口料會有平穩表現。此外,承接上年的各項政策及良好勢頭,訪港旅客數目應會進一步增加,加上其他跨境經濟活動進一步恢復,應可推動服務輸出繼續增長。」陳茂波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繼續溫和增長,全年實質增長介乎2%至3%。「而在2026至2029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2.5%。」
對港未來滿懷信心期盼
陳茂波在財政預算案結語中表示,香港經濟在過去一年穩定前行,增長勢頭持續向好,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對香港未來滿懷信心與期盼。這份信心不僅源於香港人的機靈敏銳和為經濟打拚的不懈努力,更是來自國家對我們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們對未來發展大勢的深刻洞察和香港處身於難得的優越位置。讓我們以行動定義未來,以創新突破界限,攜手打造一個更繁榮、更關愛、更多元、更國際化的香港,開創屬於我們這座城市的新篇章,為中國式現代化強國建設貢獻力量!」
財政預算案經濟摘要
香港經濟增長:2.5%
訪港旅客:上升30%至約4,500萬人次
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失業率:3.1%
2024年第四季全職僱員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增長4.8%
基本消費物價通脹率:1.1%
恒生指數全年:上升18%
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增加26%
新股上市集資額:增加至880億元
住宅物業市場全年交投量:增加23%至約5.3萬宗
財政預算案經濟預測摘要
預測2025年香港經濟:全年實質增長介乎2%至3%
預測2025年基本通脹率:1.5%
預測2025年整體通脹率:1.8%
預測2026年至2029年香港經濟:平均每年實質增長2.9%
預測2026年至2029年基本通脹率:平均每年2.5%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黃子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