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離境稅加至$200
離境私家車研徵稅
開源是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重點之一,包括於今年10月1日起增加機場離境稅,收費由原來每人120元增至200元,預計每年可增約16億元稅收。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國際機場具競爭力,增數十元離境稅影響輕微。同時政府會研究向由陸路邊境管制站離境的私家車,徵收每部200元邊境建設費,旅遊巴士和貨車等不受影響,最快明年實施,預計每年帶來約10億元收入。陳茂波強調特區政府投放大量資源興建陸路離境設施,會朝「用者自付」原則徵稅。
新一份預算案建議機場離境稅由現時每人120元增至200元,增幅近67%。政府消息人士補充,只有於10月1日後購買機票才要支付新的離境稅,如果現時預購10月之後出發的機票亦只需支付120元。消息人士解釋,機場離境稅已有22年未獲調整,上年度機場離境稅收約22億元,料調整收費後,每年可增約16億元收入。
財爺料影響輕微 開源顧及競爭力
陳茂波昨在記者會稱,香港國際機場具競爭力,每日有200個航點 、涉及1,000航班,多徵數十元離境稅相信影響相對較輕微。他強調政府開源考慮數個原則,包括要顧及香港的競爭力及招商引才的努力,同時希望盡量減少對一般市民影響;市民出外旅遊時「略為畀多少少」,有關款項相對機票價錢輕微。
陳茂波又提到,會研究向由陸路邊境管制站離境的私家車徵收邊境建設費,旅遊巴士和貨車等則不受影響。政府消息人士表示,去年截至11月有900萬架次車輛經陸路口岸進出香港,即單向車流約450萬架次。依此推算,如收取每架私家車200元邊境建設費,每年可帶來10億元收入,惟實際收費及收費系統設置仍需研究,前提是不影響司機出行意慾,預料最快明年開始收取。據悉政府的研究細節包括定價、收費模式、經不同出入境政策離境的私家車,但必須訂立新法例,會盡快制訂落實方案。
陳茂波表示,開徵新稅種時會特別小心考量,但在陸路建設費問題上,政府主要考慮是香港花大量資源興建陸路離境設施,希望以「用者自付」原則收回部分成本,相關政策局會研究如何收取,前提是不阻礙市民出行。
車主成本增或減北上次數
香港入境旅遊接待協會主席梁耀霖表示,飛機乘客離境稅增加80元其實不算多,相信不會影響旅客來港意慾,重點是香港對旅客是否有足夠吸引力才是重點。
在邊境建設費方面,中國香港汽車會永遠榮譽會長李耀培認為,加徵邊境建設費或會影響北上消費的私家車車主,因為他們北上就是因內地消費較便宜,入油及食飯或較香港節省數百元,若要繳付200元,相信不少車主會減少北上次數,「不同於公司車可以報稅,200元對一些車主嚟講會感到肉赤。」
私家車車主陳先生表示,他每月因工作需要北上約4至5次,通常經港珠澳大橋出境,每次要繳付300元人民幣來回過橋費,若再需繳付200港元離境費用,來回一趟成本便超過500港元,加重私家車車主負擔,確會減少北上意慾。若落實收費,每月北上次數或減至3次,「逗留時間可能長啲,盡量一次過處理所有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