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工業恐不敵最低工資

  林中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急不及待向其他國家開打貿易戰,增加關稅,意圖迫使企業將生產線回歸美國。這一初衷是希望通過減少對外依賴,增強美國製造業能力,並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然而,特朗普卻忽視美國高昂的生產成本。貿易戰開打,對美國來說恐怕未見其利先見其害。

  強勢的工會組織在美國不時以罷工作為談判籌碼,使得工人在薪資和福利上有較高的議價能力,企業或行業內最低工資的水平亦得以大幅提高。就如美國汽車公司Stellantis於2023年經過與工會談判,工會取得重大勝利。新入職的工人最低工資,將從每小時18.04美元增加67%至30.21美元。加上其他福利,時薪將增至42.24美元。聯合包裹最近的勞資談判中,司機的薪酬和福利年薪從14.5萬美元提升至17萬美元,再次顯示工會的影響力。相反,據美國的網上招聘網站ZipRecruiter所作的統計,美國大學兼任教授的最低時薪僅為28.34美元,助理大學教授平均時薪也只不過32.45美元,導致在美國,藍領工人薪酬隨時高過大學教職員的現象。

  經過勞資談判,美國企業或行內訂下的最低工資,雖然有助保障工人的生活水平,但也使美國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相對於越南等國家的低廉勞動力,美國的高工資令企業競爭力因而大幅下降。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雖然希望通過促進國內生產來振興經濟,但在高工資、物價上漲和貿易緊張的背景下,最終恐怕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