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案推提振措施 恒指撲近二萬四

  傳中金與銀河合併 資產規模達1930億美元

  財政預算案昨出爐,提出改革上市制度等提振股市措施,加上傳出中金(3908)與中國銀河(6881)合併,以及內地將向首批大型銀行注入4,000億元人民幣資本,投資者憧憬在全國兩會前後,或再出台政策以推動科技企業發展,令資金繼續流入大市,港股昨高開204點後愈升愈有,一度狂飆939點,直撲近二萬四大關,見3年新高。尾市升勢回順,收市仍漲753點,報23,787點,大市成交額增至逾3,701億元。

  路透社昨報道,中金與中國銀河合併,估計資產規模達1,930億美元,並一躍成為中國第三大券商,僅次長期居首的中信証券(6030),以及國泰君安(2611)與海通證券(6837)合併後的新巨頭。

  內地券商股全線炒高

  消息一出,中金及銀河股價分別飆19.1%及17.1%,其他內地券商股亦炒高,第一上海(0227)揚18%,中信証券升7.1%。招商證券(6099)升9%;國泰君安國際(1788)升逾一成。

  分析師指,市場預期內地券商行業整合將會提速,首階段是擁有相近資本來源的國企券商。去年9月國泰君安宣布通過換股方式收購海通證券,創造一家擁有2,300億美元總資產的行業巨頭,而兩家公司最終控制人均為上海市國資委。

  至於今次傳聞「金銀合併」,兩家券商控股股東均為中投公司,合併方式同樣計劃通過換股方式進行。路透社報道,「金銀合併」或在未來幾周內正式宣布。這是內地整合1.6萬億美元證券業的最新努力,以應對未來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

  胤源世創家族辦公室(香港)第一副總裁黃偉豪表示,短期而言,港股可望維持較強升勢,不過,在過去個多月,恒指由1月13日低位至今,已累升超過5,100點。所以要小心大市調整風險,初步支持位先看10天線附近,即22,800點左右。

  恒生科指跑贏大市

  科技股帶動港股向上,恒生科指跑贏大市,升254點或4.47%,收報5,953點。美團(3690)急漲9.8%;阿里巴巴(9988)亦升4.8%,成交額達269.84億元,為全日港股最大成交額榜首位;騰訊(0700)升3.4%,重上500元關口。京東集團(9618)也揚8.5%。小米(1810)董事長雷軍稱,全場景智駕正式發布,盤中再創新高,收市揚5.8%。

  內需餐飲股百威亞太(1876)去年雖少賺14.8%,但末期股息增近7%,收漲10.5%;華潤飲料(2460)揚6.9%;維他奶(0345)亦升6.3%。

  此外,世茂集團(0813)清盤呈請獲高等法院撤回,收市飆25.8%。龍湖集團(0960)亦漲10.7%,是升幅最大恒指成份股。不過,石藥(1093)逆市挫4.17%,是跌幅最大藍籌。

  至於預算案提出,將100元印花稅的物業價值上限提高至400萬元,利好「細價樓」交投量,地產股普遍向好。新地(0016)升2.61%。恒地(0012)漲2.17%。信置(0083)及嘉華(0173)分別升0.76%及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