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醫院二期設AI實驗室 邀港科研團隊入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若溪 深圳報道)近日,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資訊科技部聯合多個科室成功部署並應用了DeepSeek系列大模型,分別用於體檢報告翻譯、臨床報告審閱及醫療問答等場景,取得了顯著成效。香港文匯報記者獲悉,醫院在建二期特設300平方米AI實驗區域,可容納40位研究人員開展科研,將邀請北京、深圳、香港科研團隊入駐。
本地化部署AI大模型提升工作效率
為了更好地服務國際患者,醫院資訊科技部與健康管理科在2025新年前共同完成了一項重要任務—本地化部署DeepSeek V3大模型,以實現體檢報告的高效中英文翻譯。一位參與測試的工作人員表示,「以往人工翻譯一份複雜的體檢報告需要數小時甚至更長時間,而現在借助DeepSeek V3,僅需幾分鐘即可完成,且準確率極高。」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實驗室(AIBD Lab)執行主任陳培凱博士團隊率先在算力平台DeepBay上部署了DeepSeek R1大模型,在實際操作中,被用來協助醫生進行病歷分析、影像解讀以及個性化治療方案制定等工作。
骨科醫學中心主任杜啟峻教授表示,作為一名骨科醫生,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病例資料和影像數據,有時難免會感到「壓力山大」。但自從有了R1的幫助,可以更快地獲取相關信息,還能得到一些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這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更多精力專注於患者溝通和服務。
據了解,下一步醫院將全面推進AI和機器人技術在導診分診、檢驗檢查、醫學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應用與研究。同時,醫院將加快醫學工程實習基地建設,培養具備醫學與工程複合背景的高端人才,促進先進技術與臨床需求的精準對接,推動智能鏈條上的醫、研、產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