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暢想】運動科技新發展 提升保齡球體驗感

筆者剛剛參與了扶輪3450地區主辦的第十五屆共融之樂保齡球比賽第十四屆香港盲人保齡球錦標賽,在此希望與大家分享有關的科技。保齡球(Bowling)是一項歷史悠久的運動,隨着科技的發展,這項運動的體驗、訓練方式以及比賽公平性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現今,許多高科技設備已經應用於保齡球館、球員訓練以及比賽管理之中,本期專欄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球道追蹤與分析系統:利用攝影機、感應器和數據分析技術來記錄保齡球運動軌跡的系統。這些系統能夠精確地追蹤球的速度、旋轉率、軌跡以及撞擊角度,幫助球員提高技術並調整投球策略。利用高速攝影機與紅外線感應器,可以追蹤追蹤球的移動,即時分析球的速度、旋轉和軌跡。
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AI)技術:系統能夠根據球員的投球數據提供個人化的建議,例如最佳投球角度、旋轉率以及球道策略。
雲端儲存與回放功能:讓球員可以透過手機或電腦回顧自己的投球表現,方便進行長期訓練與改進。這項技術讓球員能夠透過數據來調整自己的投球方式,而不僅僅依靠直覺與經驗。此外,這些系統也被用於職業比賽中,幫助裁判與觀眾更清楚地了解比賽情況,提升比賽的透明度與公平性。
保齡球材質與設計技術:傳統的保齡球通常由木材或塑膠製成,而現代保齡球則使用更先進的材料,如聚氨酯(Urethane)、活性樹脂(Reactive Resin)和納米複合材料(Nano Composite Materials),這些材料大幅影響了球的旋轉、摩擦力和擊倒瓶子的效果。
內部核心結構:現代保齡球的內部核心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圓形,而是根據不同的技術需求設計成不對稱形狀,如橢圓形或多層結構,這樣能夠影響球的旋轉方式,讓球員能夠更精準地控制球的軌跡。
摩擦力與表面處理技術(Surface Technology):球的表面經過特殊的拋光處理,使其在不同的球道條件下能夠產生適當的摩擦力。某些品牌甚至開發了能夠適應不同油層條件的球,讓球員能夠根據球道狀況選擇最適合的裝備。
智能球(Smart Bowling Balls):部分現代保齡球內部嵌入感應器與晶片,可以即時記錄投球時的數據,例如旋轉速率、移動角度等,幫助球員微調投球方式。新型材料與設計技術讓保齡球的表現更為穩定,並且提供更大的旋轉與控制能力。在競技比賽中,這些新技術使得球員能夠根據個人的投球風格與球道狀況來選擇最適合的球,提高擊瓶率與比賽表現。
自動計分設備:傳統保齡球比賽需要人工計分,而現代的自動計分系統使用影像識別與感應器來精確記錄每一次投球的結果,並自動計算得分,大幅提升比賽的公平性及流暢度。
影像識別技術(Computer Vision):透過攝影機與AI識別技術,自動辨識瓶子的倒塌狀況,避免人為計分錯誤。
雲端數據與比賽管理:許多保齡球館已經採用雲端計分系統,讓球員能夠透過手機應用程式查看歷史成績,甚至參與線上比賽。
這些科技不僅提升了保齡球運動的便利性,也讓比賽更為公平與客觀。此外,機器人技術的應用使得保齡球研究與訓練更加科學化,讓球員能夠透過數據分析來提升自己的技術水平。
●洪文正(香港新興科技教育協會)
簡介:本會培育科普人才, 提高各界對科技創意應用的認識,為香港青年提供更多機會參與國際性及大中華地區的科技創意活動 ,詳情可瀏覽www.hknete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