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揮香港國際化優勢 建設國際仲裁樞紐

  畢文泰 律師 香港湖北社團總會副會長及法律顧問

  香港國際仲裁中心(HKIAC)2月20日發布2024年數據。2024年HKIAC受理的案件爭議金額總額高達1,060億元,個案平均爭議金額達3.75億元。這反映了HKIAC在國際仲裁領域的卓越地位,也表明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投資者選擇仲裁作為解決高價值、複雜商事爭議的重要方式。與訴訟相比,仲裁具有靈活性、保密性和高效性等優勢,特別是在涉及多國當事人的高價值爭議中,仲裁能夠更好地滿足當事人的需求。HKIAC的高爭議金額案件數量增長,正是全球商事主體對仲裁優勢認可的反映。

  香港仲裁國際化程度遙遙領先

  作為一名英國特許仲裁員協會(FCIArb)資深會員,我對於HKIAC在2024年的表現深感振奮。這些數據不僅反映了HKIAC的卓越表現,也揭示了國際仲裁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HKIAC的成績不僅為全球商事主體提供了高效、公平的爭議解決平台,也為仲裁員提供了更廣闊的職業發展空間。

  2024年HKIAC的案件涉及53個司法管轄區的當事人,這一數據遠超許多其他國際仲裁機構。HKIAC的國際化程度為仲裁員提供了更廣闊的平台,讓仲裁員接觸到更多元化的爭議類型。

  在來自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案件中,近15%的案件不涉及亞洲當事人,這表明HKIAC的影響力已遠遠超出亞洲範圍。特別是英屬維京群島、開曼群島、新加坡、美國等地的當事人頻繁選擇HKIAC,反映出HKIAC在普通法系國家和離岸金融中心中獲得高度認可。

  HKIAC作為中立的仲裁機構,能夠為來自不同司法管轄區的當事人提供公平的爭議解決服務,其公信力和中立性是吸引國際當事人的關鍵因素。

  強化香港亞洲仲裁樞紐角色

  2024年HKIAC處理了40例《關於內地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法院就仲裁程式相互協助保全的安排》下的保全申請,保全總金額達91億元人民幣。這一數據表明,《安排》已成為跨境爭議解決中的重要工具。內地法院在2024年作出了保全金額約63億元人民幣的裁定,顯示出對《安排》的高度支持。這種司法協作不僅增強了仲裁裁決的可執行性,也為當事人維護自身權益提供了更大的信心與保障。71.1%的保全申請由非中國內地當事人提出,這表明《安排》不僅服務於中國內地當事人,也為全球商事主體提供了便利。這種跨境協作模式為其他司法管轄區提供了有益借鑒。

  利用科技驅動仲裁革新,實現數字化與人工智慧的深度滲透是HKIAC未來發展的大趨勢。2024年HKIAC處理的案件中,超過三分之一的庭審通過線上或混合模式進行,這一趨勢已成為全球仲裁機構的標配。未來,虛擬聽證技術(如元宇宙沉浸式庭審)可能進一步突破地理限制,降低跨境爭議的參與成本。同時,AI在文件審閱、法律檢索、裁決草擬等環節的應用日益增多。如HKIAC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的「爭議焦點預測模型」已開始試點,幫助仲裁員快速識別案件核心問題。但需警惕AI的倫理邊界,避免演算法偏見影響裁決公正性。

  HKIAC 2024年案件涉及53個司法管轄區,其中東南亞(菲律賓、印尼)及中東(阿聯酋)當事人佔比顯著上升,反映「一帶一路」沿線經濟活動的爭議解決需求向香港聚集。與之呼應,新加坡國際仲裁中心(SIAC)同期案件量增長18%,區域競爭加劇,因此,需要強化HKIAC作為亞洲仲裁樞紐的角色,需要集中化解決離岸金融爭議。英屬維京群島(BVI)和開曼群島當事人持續選擇HKIAC(佔非亞洲當事人的42%),凸顯香港在離岸公司架構爭議解決中的不可替代性。此類案件常涉及股東協議糾紛、基金清算等複雜公司治理問題。

  HKIAC作為國際仲裁中心,需在全球化服務能力與區域特色優勢之間找到平衡,依託內地與香港間《安排》及普通法傳統,形成「連接中國與全球市場的仲裁門戶」這一獨特定位,加快建設香港成為亞太區主要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