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委會冀政府年內提規管網約車框架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茗) 《競爭條例》在香港實施十年,競爭事務委員會昨日舉行一連兩天的國際會議,近400名來自世界各地不同界別的代表自由交流意見。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在開幕致辭表示,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是香港賴以成功的重要元素之一。去年有約一萬間境外公司來港註冊,按年增長10%,代表投資者對香港的信任,令香港將繼續成為主要的投資地。

  是次會議凝聚各地商界、法律界、政府部門、學術界,以及競爭執法機構人員和專家等代表,其中30多名講者來自14個司法管轄區。

  丘應樺致辭表示,香港認識到競爭市場的重要性,故特區政府於2012年通過了《競爭條例》,競委會在2013年成立,進而可以對濫用以及協議違法行為進行調查。香港的自由,能吸引來各種商業,特區政府會繼續支持競委會的工作,讓香港成為投資的首選地。

  陳家殷:競爭推動進步

  香港競委會主席陳家殷表示,競爭推動進步,香港如同一座燈塔向東西方傳播開放的市場以及創新競爭的力量和價值觀。他歡迎特區政府年內提出規管網約車框架,相信在良好的監管框架下,不僅對消費者、的士司機、持牌網約車司機均是一種保障,又表示曾在內地使用三個網約車平台,見證在競爭下,無論效率、服務質素等方面均帶來正面影響,競委會將根據法定職責針對有關方面的競爭議題向政府提供建議。他又透露,去年競爭事務審裁處共審結4宗案件,尚未提交的案件不少涉及大廈維修圍標,部分與廉政公署或其他執法部門聯合行動。

  會議共分為8個專題小組,涵蓋多個熱門議題進行交流,包括香港支柱產業的(航空、金融、綠色及科技轉型)競爭和創新、反壟斷法的最新發展等。

  在專題討論「業界觀點:金融服務業的競爭與創新」中,WeLab Bank董事局主席陳家強表示,由於監管具有滯後性,因此監管的成功與失敗是需要實踐驗證過後才能得知。有關數字化資產是否應當受到監管,他認為儘管很多人希望類似比特幣等數字化資產可以避免監管政策,但從監管機構角度來看,任何資產只要起到金融交易等的作用,會造成消費者的損失,就需要認真考慮是否需要監管。

  作為銀行用戶或者消費者,總會面對被不同銀行要求安裝銀行手機應用程式等問題,滙豐銀行亞太區聯席行政總裁顧問陳紹宗表示,有的消費者喜歡數字銀行,有的消費者可能無法接受生物特徵的識別,為了保障客戶體驗,以及支持用戶的個人選擇,線下銀行仍然不能淘汰。

  他坦言,以技術替代人工是不少銀行所面對的情況,但該技術是否真的能降低成本則難以確定,而最好的做法是降低消費者的步驟,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要符合消費者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