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演員銘記習主席鼓勵 立志弘揚粵劇文化 童聲粵韻傳承有新人

●2017年6月29日,利文喆與陸瑞徽在西九文化區為習近平主席演唱了粵劇經典《紫釵記》選段。 資料圖片
●2017年6月29日,利文喆與陸瑞徽在西九文化區為習近平主席演唱了粵劇經典《紫釵記》選段。 資料圖片

●儘管已在備考DSE,利文喆仍堅持練習粵劇。
●儘管已在備考DSE,利文喆仍堅持練習粵劇。

●利文喆多年來已演出過多個角色。 受訪者供圖
●利文喆多年來已演出過多個角色。 受訪者供圖

●多年間,「聲輝」去到多個城市演出和交流。圖為2018年的北京遊。 受訪者供圖
●多年間,「聲輝」去到多個城市演出和交流。圖為2018年的北京遊。 受訪者供圖

童聲粵韻 傳承有新人
童聲粵韻 傳承有新人

  2017年6月29日,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香港西九文化區。其間,10歲的利文喆與11歲的搭檔陸瑞徽一起為習近平主席演唱了粵劇經典《紫釵記》的《拾釵》選段。習主席稱讚他們年紀雖小,但演唱很到位。演唱完,習主席同兩位小演員一一握手,並說道:「很高興看到你們這麼喜歡粵劇,這說明香港粵劇後繼有人,也說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頑強生命力。」

  轉眼間,當年的小演員已經長大了。今年18歲的利文喆正讀中六,日前他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自己不僅將粵劇作為職業發展,還期待在大學能深入學習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為弘揚中華文化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而在利文喆練功學藝的「聲輝粵劇推廣協會」,還有許多小學員和他一樣,懷揣着對粵劇的熱愛,用稚嫩的童聲演繹着粵劇在香港的傳承。●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陳藝 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小凡

  「欲翻釵影,要小心啲地上查,花街有光有彩似是紅絨和玉燕……」這齣粵劇經典《紫釵記》,由香港著名劇作家唐滌生改編自明代湯顯祖的崑曲劇目。2017年6月,利文喆和搭檔在習主席面前演唱的,正是這齣戲中的《拾釵》選段。

  利文喆回憶當時他們被邀請到西九文化中心演出,起初並不知道習主席會到場,只當作是一個普通的交流活動。「我們都沒有化舞台妝,只是穿了粵劇戲服,知道習主席要來視察的時候,我心情都好緊張,不過還是要盡快去專注我們的演出。」利文喆解釋道,「因為曲目時間很短,大概3分鐘,我們希望盡力向習主席呈現我們香港的粵劇,特別是我當年只有10歲,很榮幸作為小演員都可以有這個責任去傳承粵劇文化。」

  為傳承粵劇踏上深造路

  時隔8年,利文喆對表演結束後與習主席交流的場景仍歷歷在目:「我們與習主席交流和握手,我還有向習主席介紹這個劇目。習主席叫我們努力去傳承粵劇,還說好高興香港有這樣的文化傳承人。我覺得好開心、好榮幸。這也是對我的一個鼓勵,因為我們香港粵劇得到了習主席的關注,而且讓更多人知道在香港有一班小朋友和年輕人願意去傳承粵劇。」

  利文喆坦言,在見到習主席後,他感到自己又多了一份責任,那就是去傳承粵劇文化:「粵劇既是香港的本土文化,又是中國傳統文化,作為小朋友都對這樣一門文化有興趣,這就讓大家知道,粵劇文化是有繼續發展的潛力的。」

  「這些年,我對粵劇的了解越來越多,花費更多時間去了解劇本。粵劇的劇目不少是我們祖先的故事,是中國傳統文化。」利文喆表示,粵劇使他深入了解中國文學和歷史,他常常要翻查資料,了解劇本詩詞背後的意思。他期望自己繼續努力,練好基本功,向更多的人展示粵劇文化。

  展望未來,利文喆有許多想法,除了繼續在粵劇表演方面發展,還期待在大學能深入學習文化藝術管理專業。「粵劇文化有繼續發展的潛力,而一切要靠我們這些年輕人努力學習。」利文喆說,很多學習粵劇的小朋友,就算沒有投身這個行業,也成為了粵劇的新觀眾。他相信,除了演員要傳承下去,觀眾也要傳承下去。他也一直跟隨機構到學校參與不同的粵劇推廣計劃,以培養新的觀眾群。老師透露,利文喆正在備考DSE,但聽說記者來訪,認為這是推廣粵劇的好機會,便義不容辭地抽出時間接受採訪,足見他將粵劇傳承的使命時刻放在心上。

  利文喆以林家聲為榜樣

  大約5歲時,利文喆看到電視上播放名伶林家聲的粵劇特輯,由此對粵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對粵劇並不了解的利爸利媽,看到兒子一放學回來就在電視上尋找粵劇,便說「那就不如帶你去學吧」。於是利文喆來到「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尋求專業的粵劇學習,學唱的是文武生,主要是跟楊劍華師傅,同時也跟隨「聲輝」的老師鍾焯華、曾健文、楊麗紅、芳雪瑩學藝。

  「聲輝」創始人兼老師芳雪瑩對這個小男孩印象極為深刻:「整個人就像賈寶玉一樣。」有一次小演員們一起在影棚拍造型照,老師驚訝地發現,利文喆自己會擺姿勢,那時他才7歲。「他從小就表現出文武生的特質,有那樣的眼神和形態。」芳雪瑩說,看一眼利文喆的眼神,便會知道故事表達的情感,「許多小朋友不好意思演感情戲,而利文喆年紀雖小,做起戲來毫不含糊,說演就演。」憑藉出色的表現,利文喆獲得了2017年全港兒童及青少年粵劇折子戲公開大賽兒童組冠軍。

  利文喆和小夥伴曾先後到北京、中山、澳門等地演出,還去過新加坡、美國、加拿大等有華人觀眾的地方進行交流表演。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2018年在北京的演出,全場座無虛席,演出結束後,更有許多票友向利文喆表達了對他的喜愛。演出之餘,團隊還一起去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院方特別為他們安排在周一的閉館日參觀故宮,好似包場般。在這裏,利文喆和小夥伴感受到了國家對粵劇的重視和對香港粵劇小演員的深切關懷。

  林家聲是利文喆愛上粵劇的引路人,也是利文喆學習粵劇的榜樣。如今,老師們一致認為,利文喆的演出越來越像林家聲,而香港粵劇就是在這樣無形的傳遞中得到傳承。

  粵劇弘揚愛國情懷

  芳雪瑩表示,學習粵劇對小朋友大有裨益,很多學生學了粵劇後,就算不去做演員,這段經歷也會對他們DSE考試的「會話」有幫助。曾擔任過考官的她觀察到,學習過表演的學生普遍不害怕考會話科,因為他們已經習慣了上台。另一方面,粵劇還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精神,大家不會爭搶主角,而是合力演好一場戲。最重要的是,學生們會通過粵劇喜歡上中國文化,樹立愛國主義價值觀。芳老師表示,自己也會身體力行,比如她曾創作粵劇《鐵馬金戈家國情》,講的是愛國愛家、尊敬師長,要讓學生們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並為此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