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文史建築可吸深度遊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今日出爐的財政預算案,除了節流,有市民認為特區政府應更多聚焦於開源,把握盛事經濟,開拓更大的發展方向,將香港經濟推向更高台階,如將香港各區歷史文化建築物打造為旅遊景點。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推動盛事經濟,又提出了「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本身從事旅遊行業的35歲陳先生表示,盛事活動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讓市民有更多娛樂休閒選擇,但認為某部分的盛事活動成本高昂,如一些藝術裝置,雖然能吸引旅客前往打卡,但附近缺少相關配套,建議可引入商販,或者與本地藝術家合作進行二次創作,以售賣相關周邊產品,以及在附近舉行嘉年華活動,讓本地餐飲業參與其中,以促進不同行業的經濟發展,達至協同效應。

  他又認為香港各區有很多歷史文化建築物,若可妥善保育,發展成一個系統性的旅遊景點,並設立導賞團,相信喜歡深度遊的旅客會十分受落,會透過小紅書等社交平台推廣不同路線,如塗鴉漫步、博物漫步,配合現時旅客流行的打卡文化。

  今年20歲的市民郭小姐認為,在環球經濟不明朗下,香港處於難關,作為香港的一分子,理解大家需要一起共同渡過難關,但在「減糖」的基礎上,是否可以有其他方式的補貼讓市民感到「一點甜」,如公屋減租、水電費減免等,她以新加坡為例,當地今年加碼「派糖」,笑說:「大家其實都非常努力,不求很大力度派糖,政府可否也獎勵市民,讓大家有動力繼續往上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