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載荷設計賽鼓勵港生探索航天科學

●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啟動禮暨實驗方案設計簡介會於昨日舉行。
●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啟動禮暨實驗方案設計簡介會於昨日舉行。

●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一(中)向師生介紹比賽章程、規則和評分準則。
●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一(中)向師生介紹比賽章程、規則和評分準則。

  香港文匯報訊 教育局舉辦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鼓勵學生隊伍提交適合於太空環境或微重力條件下進行的科學實驗設計方案,並於昨日舉行比賽啟動禮暨實驗方案設計簡介會。

  活動在教育局九龍塘教育服務中心舉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與聯同合辦、支持和夥伴機構的代表主持比賽啟動儀式。

  蔡若蓮致辭時表示,中國航天工程是國家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承載着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航天夢想。

  她續說,是次比賽讓學生獲得非常難得的航天教育培訓和實踐機會,讓學生有機會參與國家航天任務,探索航天科學,實踐航天夢,意義重大,鼓勵學生積極組隊參賽。

  她指出,配合國家科教興國的大方向,支持本港發展成為國際創科中心,教育局持續於學校大力推動STEAM(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和創科教育,透過多元支援措施,提升學生對科研及創新科技的興趣和能力。

  童彭爾冀啟發港青對航天科技熱情

  科大協理副校長(研究)童彭爾教授亦為活動主禮,他期望這次科普活動啟發香港年輕一代對航天科技的熱情,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在簡介會上,空間站香港科普衛星的項目負責人、科大于宏宇教授以「觀宇宙,燃夢想與香港中學生共築航天夢」為題,向師生介紹國家航天科技的最新發展。科大太空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副院長王一教授亦與教育局人員介紹比賽章程、規則和評分準則等。

  其他主禮嘉賓包括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副處長陳志祿,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徐海山,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教育評議會副主席陳偉倫,以及多間學校共400名師生參與簡介會。

  香港中學生空間站科普載荷和科學實驗方案設計比賽旨在推動航天教育,並加深學生對國家航天成就的認識和加強科技自信,獲獎及獲選的方案有機會落實並製作成品,以及推薦至在2026年開始執行的空間站航天任務—空間站香港科普衛星項目。

  參賽學生隊伍需提交適合於太空環境或微重力條件下進行的科學實驗設計方案,供比賽的專家團評審。主辦機構將為參賽隊伍提供一系列的培訓活動,包括安排航天專家提供載荷設計創作的培訓;亦會為參賽隊伍提供在線諮詢、載荷設計檢討及改進建議。大會預計於6月底或7月舉辦頒獎禮暨成果展覽。

  有意參賽的學生隊伍須經學校提名後,於3月8日或之前於比賽網站(spacepayload.hkust.edu.hk)報名。詳情可參閱教育局通函第31/2025號(applications.edb.gov.hk/circular/upload/EDBCM/EDBCM25031C.pdf)。

  是次比賽由教育局、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及香港科技大學聯合主辦,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教育科技部擔任支持機構,京港學術交流中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及教育評議會擔任夥伴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