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寫】廿二載推廣粵劇 盼學生發揮所長

●芳雪瑩與「聲輝」同行22載,曾遇到過很多有天分的學生。
●芳雪瑩與「聲輝」同行22載,曾遇到過很多有天分的學生。

  芳雪瑩2003年創辦「聲輝粵劇推廣協會」,2008年「聲輝」註冊成為非牟利慈善藝術團體。起初她在一間本地中學任職英文老師,而粵劇是她的愛好。她表示,最初喜歡龍劍笙的作品,然後開始自己嘗試做戲。有些小朋友看完她的表演後,請求她教他們做戲。於是,她開始教小朋友粵劇,並發現不少小朋友都有很高的粵劇天賦。

  多年間,芳老師帶着小朋友們四處表演,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她特別提到在加拿大溫哥華的一次表演,演出結束後,觀眾甚至要求他們不要離開,再演一場。這次表演也讓芳老師意識到了香港小朋友在粵劇方面的才華,他們的表演充滿了驚喜和感染力。

  回憶起這些經歷,芳老師感慨萬分。她覺得自己能夠帶着這些小朋友走到今天,實屬不易。同時,她也非常感謝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聲輝」和粵劇的支持和關注。正是有了這些支持,「聲輝」才能夠不斷發展壯大,為更多的孩子提供學習和展示才華的平台。2018年「聲輝」成為首個獲邀到北京參加「全國基層戲曲院團展演活動」的粵劇團,也令她感到香港的粵劇小演員們時刻被祖國關注着。

  為學生提供新出路

  對於學粵劇的小朋友,芳老師思考着他們之中能有多少人成才。採訪期間,她如數家珍地提到一個又一個學生的名字,他們飾演的角色以及如今的成就,「如果說成才比例的話,也有百分之一了。」芳老師表示,其實學生能入行她就很滿意了,因為有些小朋友的條件真的很好,她希望他們能發揮所長。

  芳老師還提到一個飾演丑生的男孩,他對師父說自己不愛讀書,在校最喜歡的科目是體育。不過,他在練習粵劇時非常刻苦,今年17歲,已經很受行內關注。芳老師覺得,既然有不喜歡讀書、又有表演天分的孩子,何不支持他發展粵劇,說不定能出個狀元呢。「但中六還是要讀完。」芳老師補充道。

  談起對粵劇小演員的培養方法,芳老師說,在他們小的時候,她一步一步地教,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要教到位。但是等他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模式後,就由她師父來教。師父教他們如何演繹感情,讓他們自己發揮、自己創作,所以他們才能做得這麼精彩。

  從事粵劇推廣工作可謂充滿艱辛。在「聲輝」實現收支平衡之前,芳老師自掏腰包投入了很多資金,直到「聲輝」逐漸受到觀眾的歡迎,她才下定決心辭去中學老師一職。然而,這段辛苦的經歷也讓芳老師患上了重病。雖然她現在感覺自己恢復得不錯,但最近又發現了癌症的跡象。因此,她盡量減少教學工作,主要請其他老師來代課,但她仍然無法完全放下排戲的工作。

  與「聲輝」同行22載,芳雪瑩表示,最感激的是能遇到這些有天分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