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粵劇助自我提升

●鍾曜同(左)和李樂瑤演出《打金枝》。
●鍾曜同(左)和李樂瑤演出《打金枝》。

●林思辰練習《竇娥冤》。
●林思辰練習《竇娥冤》。

●鄧振鋒練習《怒劈華山》。
●鄧振鋒練習《怒劈華山》。

  目前有不少小朋友在「聲輝粵劇推廣協會」學習粵劇,小學員們都說,學習粵劇的過程無疑也是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提升自身知識文化素養的大好機會。

  11歲的鄧振鋒如今表演《怒劈華山》十分有声威,他回憶自己從3歲半時開始學習粵劇,最初正是因為自己比較「怕醜」,而練習粵劇使他變得大膽和自信起來。聲音纖細、身形嬌小的林思辰擅唱《竇娥冤》,她說:「學習粵劇可以訓練我的膽量。」12歲的馮芊語從最初做旦角,到結合自己的優勢反串轉做「生角」,因長期的訓練和登台表演經驗的積累,她在言語溝通中有着超越同齡人的沉穩。

  粵劇表演中有不少絕活和武打動作,對於學員們來說,要想學好粵劇,刻苦練功自是少不了。現年9歲的李樂瑤表示,自己學習之初覺得練功最困難,「我覺得拉筋好痛啊,要拉很長時間才可以拉到位。」為了讓自己在課堂上有更好的表現,她利用放學回家的時間給自己「加練」,「我一般會拉筋10分鐘,再大概練習唱段10分鐘,這樣上課表演時就不會太緊張。」

  逐漸理解粵劇文化

  鄧振鋒記得自己初學粵劇時,因為年紀小,有時不太明白曲譜上的字,會主動問老師或者問家人。「我那時還不太明白粵劇文化具體是指什麼,只是純粹聽老師的指示來練習。」但隨着學習越來越深入,鄧振鋒對粵劇文化的理解也在逐漸加深,「現在我發自內心地熱愛粵劇。」

  談到應該如何推廣粵劇時,粵劇小學員們都有些激動。他們發現如今在同齡人中,知曉粵劇、喜歡粵劇的人只佔很少部分,歷史悠久的粵劇文化在當代依然面臨着如何喚起新一代觀眾興趣的問題。馮芊語說:「我覺得可以組織更多粵劇表演走進校園和社區,因為我也是在社區第一次觀看到粵劇從而想學習的。」鄧振鋒則建議粵劇可以與當下流行的遊戲、影視等結合,「現在很多小朋友都鍾意玩遊戲和看直播節目,可以嘗試將粵劇融入其中,相信會吸引到更多新人加入粵劇。」

  「好靚」扮相吸引小演員

  粵劇有一套獨有的扮相身法,無論是頭飾還是衣衫都透着別具一格的美感,粵劇演員的化妝往往色彩濃艷,服裝多採用廣繡,視覺上十分精美華麗。 在不少小朋友眼中,粵劇對於他們最初最大的吸引也正在於「好靚」。

  李樂瑤表示:「好鍾意粵劇,因為粵劇的頭飾好靚。」馮芊語已經學了六七年粵劇,她回憶自己是在社區活動中首次觀看到了粵劇表演,亦被粵劇演員華麗的服飾吸引。記者注意到,小朋友對於「粵劇好靚」的初印象不僅限於女生。9歲的小男孩鍾曜同和李樂瑤正是一對搭檔,二人常常合作演出《打金枝》。提起為何開始學粵劇,鍾曜同亦表示是因為粵劇「都好好聽」,以及「扮相靚仔」「做將軍好威猛」。

  走向未來,粵劇也需要新的榜樣。如今,利文喆大哥哥顯然是這些小學員們心中的偶像。在接受訪問時,小學員們紛紛表示:「利文喆哥哥表演很厲害,要向他學習。」過去,粵劇名家輩出,引領了一代又一代的粵劇新人,如今粵劇的傳承也需要更多的新生力量。當粵劇後繼有人,粵劇的明天也將充滿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