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者願共渡時艱:調整乘車優惠合理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吳健怡)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今日揭盅,香港各界引頸以待,期待預算案能為香港的未來鋪路。香港文匯報記者訪問社會不同界別人士,其中大半生為香港貢獻的長者們頗有大局觀,縱然已有消息指長者及殘障人士的2元乘車優惠將會調整,但不少長者表示,願與香港共渡時艱,方案亦調整得合理,例如限制補貼範圍能規管長車短搭等濫用行為,有助節省政府開支。不少長者更期望將更多公共資源投放在年輕人身上,以及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讓青年發揮所長、安居樂業,促進他們成為香港頂樑柱。
認同向青年投放資源
有消息指,今天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將會調整2元乘車優惠計劃,60歲或以上人士受惠的門檻不變,但是將限制每月受惠車程至最多240程,即平均每日8程,以及受惠者需自行支付10元以上票價的20%,例如11元的車票收2.2元、20元票價收4元等,10元以下則維持收2元不變。
60歲的Freeman認同,長車短搭的行為非常佔用政府資源,支持政府收緊計劃,將逾10元的車費改為兩折收費的做法,亦明白現時香港經濟未明朗,有必要「減糖」以減少開支,「需要所有人一起共渡難關,我作為長者有優惠便已經知足。」
她反而十分關心現下年輕人以及下一代的發展,認為政府需要將更多資源投放在青年身上,「他們是社會的未來,協作他們能夠有向上流動,是推動社會前進的重要引擎。」
她又直言,北部都會區的發展緩慢,政府不能只是「畫餅」,需要加快速度建立大型基建落成,以及完善該區的交通運輸,「起碼讓年輕人看到前景,這個空間是真的在發展中,給他們一個信心,在這裏是真的可以有發展潛力的。」
現年60歲的關女士平時經常會坐巴士外出,與朋友相聚飲茶。她不支持政府一刀切削減2元乘車優惠,認為相關開支相對於政府整體財赤,影響甚少,「不會因為慳咗呢兩蚊,就會令千億財赤轉虧為盈。」目前,有不少長者都有工作,若是居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者,每天往返來回市區,對他們而言,這是不公平,以及會造成他們沉重的經濟負擔。
她又期望政府可以在醫療方面投放更多資源,例如一些醫療專用車,將基本醫療深入市區,以及每次在公立醫院覆診都需要排期很久,期望政府可在醫院引入高科技,以提高就診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