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陪護哄娃踢足球 走入日常生活可期

●早前,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上,人形機器人足球隊員能夠完成奔跑、傳球、射門等複雜動作。 網上圖片
●早前,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上,人形機器人足球隊員能夠完成奔跑、傳球、射門等複雜動作。 網上圖片

  前幾日,深圳南山區街頭,出現人形機器人警察巡邏,步態自然如真人,不少人驚嘆「太超前」。24日,深圳市眾擎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又攜會前空翻的人形機器人驚艷亮相,再引圍觀,該公司研發的人形機器人成功完成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前空翻特技。深圳另一家機器人公司鰭源科技研發的全球首台電影級水下機器人,助力春節檔電影《蛟龍行動》的水下場景拍攝,有望給水下影視工業帶來變革。由深圳市肯綮科技研發的登山負重機器人,幫助遊客輕鬆登頂泰山。中國各地的機器人正源源不斷地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中。

  服務智慧醫療裝配製造

  在上海,今年1月,中國首個異構人形機器人訓練場在上海浦東正式啟用,首期能容納超過100台人形機器人同時訓練。上海早前發布了全球首款通用人形機器人開源公版機「青龍」,身高185釐米、體重80千克,現場展示了將麵包和水果分類放入筐中的家務能力。在剛剛結束的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上,上海的人形機器人足球隊亮相,能夠完成奔跑、傳球、射門等複雜動作。

  在湖北,2月,楚才系列10款人形機器人在武漢洪山禮堂南廣場帶來一場酷炫的科技秀,有的雙臂舉起10公斤重槓鈴,有的具備跑、跳、摔、滾等多種運動模式。據當地媒體報道,未來,楚才系列人形機器人將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滿足多場景需求。例如,系列中由華中科技大學丁漢院士團隊研發的人形機器人「荊楚」,其下肢採用行星滾柱絲槓驅動,具有低能耗、長續航優勢;搭載仿生類人頭部和高靈敏度電子皮膚,能夠實現視、聽、觸等多模態融合感知和表情交互,將服務於智慧醫療、裝配製造等場景。還有亮相今年央視春晚的杭州宇樹科技的跳舞機器人,春節後完成最新升級。

  在工廠擔任質檢員、使用空氣炸鍋炸薯條、陪護哄娃、疊衣服……在中國,人形機器人已逐漸在多元場景展開應用,為日後走入日常生活打下基礎,「每個家庭都有機器人」的科幻場景或許很快到來。中新社引用中國電子學會預測稱,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約8,7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