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電影級水下機器人 360°全姿態絲滑操控

●水下機器人在《蛟龍行動》片場拍攝。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水下機器人在《蛟龍行動》片場拍攝。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蛟龍行動》拍攝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水下機器人。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蛟龍行動》拍攝現場,工作人員正在操作水下機器人。 香港文匯報深圳傳真

  今年的春節檔電影除了《哪吒2》熱映之外,另一部電影《蛟龍行動》憑藉震撼人心的水下場景也收穫了不少關注。在這場視覺盛宴的背後,深圳鰭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全球首台電影級水下機器人FIFISH ZEN-V功不可沒。

  「對於中國電影工業水下拍攝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蛟龍行動》攝影指導鮑德熹是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中國攝影師,他對深圳企業製造的電影級水下機器人給出了極高評價。作為全球首台電影級水下機器人,它不僅解決了傳統水下拍攝的諸多痛點,更以革命性技術理念為藝術創作開闢了新維度。

  海洋工程技術跨界應用

  作為中國首部潛艇題材電影,《蛟龍行動》在創作的各個環節都面臨巨大挑戰,尤其是大量的水下拍攝場景,成為創作團隊必須攻克的難題。鮑德熹在接到拍攝任務的前四個月,就開始考慮使用水下遙控操作機器輔助拍攝。一次偶然的機會,他了解到深圳企業鰭源科技的水下機器人,隨即展開測試。

  傳統水下拍攝長期受制於潛水員體能極限與負載設備靈活性不足,而鰭源科技瞄準這一產業痛點,將海洋工程領域積累的硬核技術跨界應用於電影工業。其研發的電影級水下機器人FIFISH ZEN-V突破性搭載如ARRI、RED等電影機,並可在水下實現360°全姿態全方向的「電影級」絲滑操控,在陸地拍攝中常見的環拍、模擬搖臂、軌跡跟隨等高難度運鏡均可在水下平穩實現。

  「電影級標準不僅是參數堆砌,更要契合工業化生產需求。」鰭源科技技術團隊表示,設備在《蛟龍行動》中實現「指哪打哪」的精準操控,配合自研抗流懸停聲吶模塊,讓機身實現全方位的抗流懸停能力,任意角度和姿態下都能做到長時間紋絲不動,徹底改寫水下特效鏡頭的創作邊界。

  自主決策深度理解海洋

  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積,但人類對其了解仍然有限,傳統的水下作業方式存在高風險、高成本和效率低下等問題。深圳鰭源科技技術負責人表示,他們希望通過自主研發的水下機器人,用人工智能改變水下的生產及生活方式。

  隨着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滲透與融合,水下機器人正逐步從單一的工具角色,轉變為能夠自主決策、深度理解海洋環境的智能體。這一轉變不僅預示着水下作業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更開啟了人類探索深海、拓展認知邊界的新篇章。

  「未來的技術演進絕對是AI智能化,我們目前在推動水下機器人的AI自主決策與AI智能輔助功能的成熟及全維度普及化,引領全球水下機器人的智能化應用。」技術負責人表示,鰭源科技在AI領域均取得了顯著的進展。通過深度學習、強化學習等先進算法,鰭源科技的水下機器人已經具備了初步的自主決策能力,能夠自主識別海洋環境中的各種目標,並根據任務需求做出最優決策。

  超高清成像助力資源勘探

  值得一提的是,鰭源科技還在超高清成像技術上取得了突破。藉助高分辨率攝像頭和先進的圖像處理算法,鰭源科技的水下機器人能夠捕捉到海洋中的微小細節,為科學研究、資源勘探等領域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支持。

  此外,鰭源科技還在不斷提升水下機器人的水下作業能力。通過增強水下機器人的耐壓性、穩定性和續航能力,以及配備更加先進的傳感器和執行器,鰭源科技的水下機器人已經能夠在深海環境中執行更加複雜、精細的任務。這將為人類深入探索深海、認知海洋提供更加有力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