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航空業強勁復甦的啟示
香港機管局昨日公布,上月份香港國際機場的飛機起降量按年增加17%至33,660架次,為疫後最高;1月25日單日機場客運量逾19.3萬人次,亦再創疫後新高,反映客運量的高峰已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整個1月份的客運量達528萬人次,按年飆升27.8%,日均客運量超越17萬人次。所有類別的貨運量亦均有正增幅。香港航空業搶抓機遇,積極開拓新航點,提供創新服務,促進內聯外通,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香港航空業強勁復甦,啟示香港各行各業須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增強競爭優勢,打開發展新天地。
香港國際機場是亞太地區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雖然疫情令香港航空業遭受嚴重衝擊,但疫情結束後,在特區政府、機管局和業界的共同努力下,香港國際機場客貨運量迅速上升。2024年,香港機場客運量達5,310萬人次、飛機起降量達363,305架次,分別較2023年跳升約34.3%及31.6%。2024年全年總貨運量按年增長14.0%至490萬公噸。香港航空業在2024年交出亮麗成績單,今年1月再創佳績,顯示香港航空業發展後勁十足。
香港航空業能夠從低谷迅速回復至高位,首先是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的領先優勢。香港有超過120家航空公司運營,連接全球約200個航點,5小時飛行航程範圍覆蓋全球過半數人口,航空貨運量超過10年位居全球第一,多次獲選「中國最佳機場」「亞洲最佳機場」「全球最繁忙貨運機場」。
其次,特區政府和香港機管局推出一系列措施,擴大香港國際機場的發展腹地。在客運方面,機管局建設了海天中轉大樓,推出「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帶來通關模式創新,免去中外旅客香港出入境查驗環節,讓旅客通關更順暢;在大灣區內設置城巿候機樓,僅在今年1月便在廣州、佛山、江門新增3個城市候機樓,預計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大灣區內的城市候機樓將達到30座,大大擴展客源。貨運方面,機管局正與東莞共同推展「海空貨物聯運」模式,並會積極尋求在東莞設立的物流園提供冷鏈貨物服務,並與珠海市共同開展國際貨運業務。
與此同時,香港各家航空公司主動拓展業務。2024年10月,國泰航空恢復香港直航沙特阿拉伯利雅得的航線;11月,香港快運航空開通香港直航馬來西亞檳城的航線;2025年1月有多家航空公司提供往來香港國際機場的新航點及航線,香港快運推出飛往日本仙台的新航線;香港航空重啟前往加拿大溫哥華及澳洲黃金海岸的直航航班;深圳航空推出前往南京的新服務等等。
業內人士分析,這些促進內聯外通的措施,加強香港國際機場與內地和外國業界的合作,持續增強香港航空業的核心競爭力。
「背靠祖國、聯通世界」是香港得天獨厚的優勢。儘管當前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增加,香港經濟發展面臨一定挑戰,但香港航空業的強勁復甦證明,香港一方面更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另一方面加強與國際市場接軌,香港大有可為、前景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