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宜保財政穩健 增港競爭力及韌力

  楊澤志 香港會計師公會稅務師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即將公布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一如以往,香港會計師公會向特區政府提交預算案及稅務政策的建議書,建議政府應從「維持公共財政穩健」、「經濟增長與刺激投資」、「吸引及留住人才」和「可持續發展」四大主題着手,達至穩財政、振經濟、惠民生的目標。筆者希望透過此專欄,與各位讀者分享建議書涵蓋的一系列建議重點。

  拓收入來源 保公共財政穩健

  香港會計師公會估算政府2024-2025財政年度將錄得約970億港元赤字,為政府原先估算的兩倍,主要由於賣地收入和經濟增速未如預期。當然,這只代表現時的財政狀況,政府應貫徹審慎理財,透過增加政府收入及控制公共開支,以逐步「滅赤」。

  公會繼續呼籲政府更廣泛檢討香港稅制。最近一次對《稅務條例》進行全面檢討已經超過45年,其間環球經濟以至稅務發展均有重大發展,故有需要提升稅制的確定性及競爭力,為未來的財政做好準備。短中期而言,政府可考慮將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標準稅率兩級制當中,較高一級的標準稅率由16%提高至16.5%,並提高住宅物業租賃的印花稅,也將有助增加額外收入,同時不會對社會中最弱勢社群帶來顯著影響。此外,隨着出入境旅客增多,政府可考慮向進入指定管制站的所有私人及公共地面交通工具收取基建通行費,所得收益可有助支持香港的基建發展。

  與此同時,在目前財政出現赤字的環境下,公會建議政府繼續審慎的財政管理,包括尋求簡化運作和提升自動化以節省成本。政府亦可考慮公私營合作模式以發展基建項目,為評估不同財務方案的適用性和有效性,政府應進行周全考慮和深入研究。

  推中小企及地區總部稅務減免

  長遠而言,為進一步提升營商環境及吸引投資,政府可考慮檢討利得稅的兩級制,為中小企業下調稅率或將其門檻提高。為吸引外資來港,政府可讓合資格的地區總部相關利潤享有50%的利得稅減免,並資助企業遷冊至香港的諮詢和法律費用。另一方面,公會建議應多管齊下重振香港作為一流城市的品牌,包括成立專責小組應對本地零售及旅遊業所面對的挑戰、重新評估香港旅遊業策略等。

  面對環球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人口老化等挑戰,公會認為,政府可透過提高免稅額,以鼓勵照顧新生嬰兒的父母及仍有工作能力的退休人士繼續工作,以留住勞動力。政府亦應鼓勵僱主推行更具彈性、家庭友善的政策及措施。此外,為特定行業提供具時限的補貼或稅務優惠及簡化簽證申請程序等措施,相信亦有助吸引海外人才來港發展。

  續吸各方人才增港市場競爭力

  創科經濟正在崛起,並成為環球經濟新的增長動力。為推動香港的創科發展,實在有需要建立相關領域的人才庫及推出措施以作配合。例如,政府可資助企業邀請國際專家為其香港研發人員提供培訓,補貼相關費用;同時,可進一步推廣和宣傳新的「專利盒」機制,及檢討涉及研發、創新科技及知識產權業務的稅務優惠措施。

  鞏固綠色金融中心領先地位

  隨着特區政府推出《香港可持續披露路線圖》和公會發布《香港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準則》,政府可鼓勵大型公眾責任實體提早自願採納準則,向有關的合資格開支提供額外稅務減免,以促進香港發展全面的可持續披露生態圈,使香港繼續成為領先的綠色金融中心。

  面對經濟及外圍地緣政治挑戰,香港會計師公會期望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可提升香港經濟的競爭力及韌力,為香港創建可持續未來。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