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建新醫學院 浸大添中醫元素 建議書獲一致通過支持 若開辦最快明年8月招約60學生


香港浸會大學成立的新醫學院籌備委員會及專家諮詢委員會前日(23日)召開會議,一致通過支持新醫學院的建議書。浸大校長兼籌委會召集人衞炳江昨日形容,會議成果令人鼓舞,建議書已基本完成,稍作整理就可於3月17日準時提交予特區政府的籌備新醫學院工作組。他表示,建議書符合工作組訂定的十項考慮條件,認為浸大有相當競爭力,若成功獲批開辦,最快可於明年8月至9月招生,課程並會加入中醫元素及採小班教學模式,預計每年招收約50名至60名學生。●香港文匯報記者 姜嘉軒
浸大昨日為新醫學院的建議舉行記者會講述最新進度,籌委會聯席主席霍文遜表示,計劃開設四年制第二學位醫學課程,會加入中醫元素,讓學生對中醫有基本認識,包括中醫治療方法、如何關懷病人等,強調「浸大具備眾多條件成立第三間醫學院,當中包括成熟的中醫學院」。
他認為,病人去看醫生,是希望尋求最好的治療,因此西醫學生也應對中醫有基本認識。籌委會亦打算讓有興趣醫科生畢業後額外進修兩年,再獲取中醫資格認證。
安排部分教學於內地城市
霍文遜提到,與大灣區各城市配合是今次新醫學院申辦的條件之一,在浸大的計劃中,新醫學院會安排部分教學於內地城市,目前已跟中山大學接觸,「他們旗下有九所醫院,其中南沙醫院會全面開放予教學及科研,我們算過,加起來會有過萬張床。」他形容病人也是醫科生的老師,學生愈多機會見到病人,收穫亦更多。
他又指,本港現有醫學院每級學生約有300人,較難逐一與老師交流,浸大提出的新醫學院會以小班教學運作,「我們曾經歷過,醫科生讀足五年,無太多機會跟病人傾偈,可能一句話都未講過,已要他出去當醫生。」他強調新醫學院期望提升師生互動,如由教師引領討論增加學生發言機會,鞏固他們日後與病人和家屬溝通的信心。
浸會醫院同意作教學夥伴
目前浸大獲多個醫療單位支持開辦新醫學院,包括浸會醫院同意作教學夥伴,開放臨床醫院、門診部,並提供相關人才協助教學,「其他私營機構也有逾百名醫生願意支援教學,他們很多都是港大和中大的前教授或前副教授,有多年教學經驗,願意讓學生到其診所或醫院見習。」
有意申辦新醫學院的大學,需在3月17日或之前提交建議書。衞炳江表示,浸大建議書主體內容已完成,目前只差最後校對和排版,有信心準時提交。
他引述特區政府指,會在今年第二季對建議書作評估,年底作出決定。「我們小心分析過政府的十項條件,認為浸大在其中相當具競爭性。」他強調,浸大新醫學院將會通過創新教育、跨學科研究,並結合中西醫學實踐,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的醫療發展目標,「相信通過這些努力,浸大會為香港、大灣區以至全球醫學教育及醫療保健,帶來正面而深遠的影響。」
除浸大外,香港科技大學及香港理工大學先後表明有意申建新醫學院,衞炳江認為,多院校合作也可推動新醫學院發展,合辦醫學院的建議值得考慮,「為何不可幾間大學聯合起來,用各自強項去推動醫學院呢,這也是一種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