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班 學員讚港法律服務專業

  圖:全國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班迎來新學員,圖中前排中間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
  圖:全國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班迎來新學員,圖中前排中間為律政司司長林定國。

  【大公報訊】全國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班(香港)昨日迎來第二組41名學員,延續內地與香港法律人才之間的交流與學習。第一組39名學員上周已圓滿完成培訓課程,透過一系列講座、交流和實地參訪,深入了解香港的仲裁制度。律政司司長林定國表示,培訓班促進了內地與香港法律界的互動交流,有學員認為,培訓課程加強了他們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的信心。

  林定國昨日在社交媒體透露,培訓班學員普遍反映,課程既有理論深度,又緊扣實務需要,透過與香港法律業界不同人士、機構的互動交流及案例研討,他們對香港普通法系統「有了直觀而深刻的了解」,深感香港的法律制度在「一國兩制」下,既尊重傳統,又積極創新;國際法院法官Peter Tomka對國際法前沿趨勢的分享,令他們對國際法,以至對全球法律發展趨勢有了更深入精準的認識。

  林定國說,培訓班不僅讓學員掌握了國際仲裁及普通法運作模式,還促進了內地與香港法律界的互動交流。有學員表示,認識到兩地法律制度雖處不同的法系,兩地仲裁既能保持各自的特色,又具有互相借鑒和合作的空間,可以在跨境爭議解決、人才共享、仲裁制度推介和學術研究等方面開展交流和合作。又有學員認為,涉外仲裁的價值不僅在於解決爭議,更在於連結不同法域、促進多元融合的獨特使命。

  加強選香港作為仲裁地信心

  林定國又說,學員深刻體會到香港法律服務具備的專業效率,有學員甚至認為,培訓課程加強了他們選擇香港作為仲裁地的信心。他們認為,從場地安排到學習體驗,每個細節都體現了香港仲裁機構的專業與高效。林定國表示,十分重視學員的意見,並將持續優化課程內容,確保培訓計劃緊貼仲裁發展趨勢及學員需求。

  全國涉外仲裁人才培訓班(香港)是國家司法部與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合辦的首個仲裁專業培訓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