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彎/與申公豹共情\關 爾
《哪吒2》掀起的熱潮持續不斷,讓人頗感意外的是,片中融合罪與善複雜圖譜的申公豹形象,在人心間激起層層漣漪,引發深深的共鳴。
生而為妖,申公豹的修道軌跡充滿坎坷,五百年寒窗苦讀也換不來仙界入場券,他的勤勉不懈、奮力拚搏,在出身偏見的堅壁前,宛如蚍蜉撼樹。在他身上,映射着無數「不如意的小鎮做題家」的影子,他們懷揣光宗耀祖的夢想,試圖通過努力實現階層躍遷,卻不得不在權力夾縫中謀求立足之地,一邊向命運低頭,一邊又咬牙與命運抗爭。
與由魔丸轉世、自帶主角光環的哪吒,和擁有高貴龍族血統的敖丙相比,申公豹的際遇更具有隱喻價值。「我單槍匹馬走到現在,任何人都不是我的靠山。苦我吃了,委屈我嚥了,傷痕纍纍走到現在,流言蜚語又能奈我何。」這一句憤懣又不甘的慨嘆,精準戳中了每個面對龐大組織體系時不得不做困獸之鬥、在職場中苦苦掙扎的普通人。
在這個競爭激烈、贏者通吃的世界裏,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便是唯有不斷追求卓越,才能有出頭之日。於是,青春年少時,總會意氣風發地暢想,我命由我不由天,世界很大,哪裏都想去看看。但在生活的磨礪和社會的「毒打」中,我們如逐浪浮萍,時而被浪潮高高拋起,時而又被狠狠拍下。撞得頭破血流了,便慢慢承認「尺有短長、人有參差」,接受了「人定勝天」很多時候只是個美好願望。所謂成長,其實就是一個慢慢看見自己、發現自己、接受自己的過程。
從反派符號華麗轉身為時代鏡鑒,申公豹的神話完成了對現實的救贖。每個深夜加班的打工人,都在奮筆書寫着自己的「封神榜」。即便飽含辛酸,但就像申公豹那樣,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其實也不乏平凡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