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新股申購逾萬億 春江水暖港先知

  踏入蛇年以來,港股氣勢如虹,恒生指數累積升幅逾4000點,成交放量擴大,成為全球表現最亮麗的市場。即將上市的蜜雪冰城超額認購近3000倍,申購額度逾1萬億港元,成為港股市場新股上市的凍資王,足以反映市場情緒的高漲。香港資本市場正經歷疫情之後最強勁的復甦,這是國家高質量發展以及全球流動性拐點等多重浪潮交織下的必然結果。

  三年疫情疊加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港股估值被嚴重壓縮。當騰訊、美團等香港高科技股估值徘徊在15倍水位之際,美國七大科技巨頭的平均市盈率高達62倍;在全球多地股市迭創新高之後,港股堪稱全球市場的窪地。外資最近加快了進入香港市場的步伐,紛紛提升其亞太基金中的港股配置比例,並積極投資新股。蜜雪冰城配售引入五大基石投資者,佔其全球發售的45%,其中就有紅杉及英卓資管這樣的國際投資巨頭。而股價一度低殘的阿里巴巴恢復生機,股價急升約50%,同樣離不開外資大手增持的因素。換言之,港股太抵買了,價值回歸符合市場規律。

  去年9月底開始,中央為振興經濟推出一系列措施,效果逐漸顯現。特別是最近一大批AI企業震撼世界,以及民營企業座談會的召開,讓國際社會深刻認識到中國經濟有足夠的韌性和潛力,中國的高質量發展是不可阻擋的,不管美國如何打壓「卡脖子」,都是徒勞。

  中國不僅是製造大國,更是智造大國,在AI、人形機器人乃至動畫製作等領域皆可與美國一較短長。在這種情況下,外資對中國經濟從「看淡」轉為樂觀,香港作為外資進入中國內地市場橋頭堡以及人民幣最大離岸市場的角色更加吃重。中東、東南亞國家加強與香港合作,沙特公共投資基金投入重資布局先進製造、金融科技等板塊,凸顯香港連接內地產業升級與中東能源轉型的樞紐價值。

  近來外資大行紛紛調高對港股的評級,這顯然不是短期的投機行為,而是反映了一個形勢的變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不斷鞏固提升,國際創科中心建設在加速。港交所和證監會近年一直研究及完善上市規則,便利內地企業來港上市,包括去年推出合資格A股公司快速審批時間表,以及刊發諮詢文件,建議降低A+H股發行人H股公眾持有量要求等,進一步提升企業在香港上市的誘因。為了吸引更多創科企業來港上市,港交所推出18C章,允許未有盈利的「專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在加速有關企業成長的同時,亦大大提升了香港的科創能力及市場的縱深。

  特區政府近年大力發展家族辦公室,香港管理資產規模前年底已突破30萬億元,有機會在兩年後超過瑞士,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跨境財富管理中心。大量國際資本在港落地,必然在金融市場上有所體現。

  更重要的是,中央全力支持香港金融市場發展,滬港通、深港通等「北水南下」通道持續擴容,與其他惠港政策形成共振效應。上個月,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強調將持續深化內地和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提高國家外匯儲備在香港的資產配置。「國家隊」重倉持有港股,不僅為香港帶來源頭活水,亦極大提升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

  香港金融市場活力澎湃,印證「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的內聯外通優勢仍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香港要緊緊抓住國家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機遇,積極識變應變求變,加快改革促興,推動更多機制創新,強化各方互聯互通,在為國家高水平開放作出更大貢獻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更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