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3年/俄烏戰爭三年 衝擊全球安全格局

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滿三年,俄烏兩國都付出沉重代價。這場衝突直接衝擊了國際經濟、科技、糧食、能源等諸多關鍵領域,戰爭外溢效應帶來的損失不可估量。特朗普政府上台後,美國從「堅定支持烏克蘭」迅速轉向直接索要烏礦產等資源,歐洲則徹底被邊緣化。隨着各方博弈持續激化,預計將對國際安全等局勢帶來新一波衝擊。\大公報特約記者 張浩
2022年2月27日,俄烏衝突爆發的第三天,美國《國會山報》以《在對抗俄羅斯的戰鬥中,澤連斯基成了全球英雄》為題,堆砌大量溢美之詞來讚揚這位烏克蘭的戰時總統:「堅守烏克蘭的他成為了領袖,把所有烏克蘭人團結起來,讓平民拿起武器,阻礙俄羅斯的推進。」
三年後,同樣還是這份《國會山報》,在2025年2月19日發布了另一篇文章《特朗普:澤連斯基「做得很糟糕」》。文章直接引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話說,「一位小有成就的喜劇演員澤連斯基說服美利堅合眾國花費3500億美元,投入一場本不該開始、且無法取勝的戰爭」,「他拒絕舉行選舉,在烏克蘭民調非常低,他唯一擅長的就是『像小提琴一樣』玩弄拜登」,「澤連斯基做得很糟糕,他的國家支離破碎,數百萬人不必要地死亡」。
俄烏雙方無贏家
除了西方對澤連斯基的評價,開戰三年,烏克蘭改變的還有很多。約一千萬烏克蘭民眾流離失所,三分之一的領土上布滿地雷和軍械,歐洲最大的鋼鐵廠之一的馬里烏波爾市亞速鋼鐵廠淪為焦土。按照俄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2024年底的說法,烏軍累計傷亡人數近100萬。三年來,深陷戰火的烏克蘭對美歐產生了深度依賴,而這種依賴早已在暗中標上了價碼。特朗普22日表示,將向烏克蘭「索要稀土和石油,任何我們(美國)能得到的東西」,美國已「非常接近」與烏克蘭達成協議。
戰爭也改變了俄羅斯。開戰以來,隨着近鄰芬蘭、瑞典正式加入北約,俄羅斯的地緣安全格局進一步惡化。美歐對俄羅斯實施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制裁。截至目前,俄羅斯遭受的制裁數量近2.2萬項,其中僅來自美國的制裁就超過6400項。歐盟外長會24日通過了對俄羅斯第16輪制裁,涉及能源、貿易、交通、基礎設施和金融等多個領域。
受制裁影響,俄羅斯在國際人文、科技等各個領域的正常交流也受到限制。戰爭所帶來的深入到每一個生活細節裏的衝擊,將會成為俄羅斯一代人的陰影。
歐洲自吞苦果
戰爭對歐洲同樣是苦澀的。截至2024年末,歐盟向烏克蘭提供了約1300多億歐元援助,訓練了7.5萬名烏軍士兵。但與此同時,來自俄羅斯的穩定能源供應中斷,歐洲經濟成本上升,出口競爭力下降,對美國的經濟和戰略依賴加深。
隨着特朗普上台,美俄互動迅速升溫,歐洲不安加劇。在這樣的尷尬處境中歐洲各國終於認識到,必須實現「在美國缺席下的自主防禦能力」。剛剛贏得德國議會選舉的聯盟黨總理候選人默茨宣稱,歐洲不能被當成「侏儒」,必須成為國際政治的主要參與者。
對全球而言,這場衝突帶來的衝擊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導致世界經濟因此增長放緩,通脹提速。科技方面,「星鏈」、無人機、數字技術,以及AI技術等在戰場上的應用凸顯了科技對於戰爭走向的決定性作用,也推動了大國和國家集團之間在高科技領域構築「小院高牆」,互相展開激烈競爭。
貿易方面,戰爭破壞了傳統的國際產業鏈,加劇了貿易格局的碎片化,「去風險」成為西方各國主要考量,隨之而來的「逆全球化」現象增加了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